拿奖不仅要付出99%的努力,还需要1%的运气。
《香魂女》和《喜宴》在1993年的柏林遇到了力排众议的老谋子。
双双获奖,成就华夏电影史的辉煌。
同样是在“华夏人民的好伙伴”马可·穆勒的支持下。
华语导演在05、06、07连续三年,凭借《断背山》《三峡好人》《色戒》摘得金狮大奖。据说马可·穆勒此举差点把西方人惹急眼了。
08年终于肯把金狮放回西方,这才有了福克斯探照灯的《摔跤王》结束东方电影人的统治。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马可·穆勒结束了自己在威尼斯电影节为期四年的评审团主席导致的。在中意文化交流史上,几百年前他的意大利老乡马可·波罗也是一位标志性人物。
同样名叫马可,后者第一次将那个神秘的东方大国介绍向西方。
前者则是将华夏电影系统性地推荐给西方的第一推手。
马可·穆勒是意大利最早来中国留学的那批人,普通话溜得跟本地人似的。
从1980年进了威尼斯电影节选片组,他就一门心思帮华夏电影吆喝。
跟第五代、第六代很多导演处得跟自家兄弟似的。
后来从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的位置退下来后,他干脆把家安在了华夏。
和老婆孩子一起住到魔都,还在当地大学当特聘教授。
兼着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艺术总监,日子过得挺踏实。
这哥们儿对华语电影的帮助真不是盖的。
华语片能在威尼斯拿那么多奖,他绝对是头号功臣。
在未来他还会拿到国务院发的中意友好贡献奖……
方冬升没有遇到老谋子,也没有遇到马可·穆勒,但是他有丽姐啊。
“冬升柏林放心飞,丽姐身后帮忙推。”
为此,方冬升还特意打了个电话向巩丽表示祝贺。
“你小子可别滑头哦,片子赶紧寄过去,到时候我会看的。
而且我绝对会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可不能让老外等着看咱们的笑话。”
巩丽在电话里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嘱托道。
“好嘞,您就放心吧,巩主席。”
“还是丽姐听着顺耳。”
“丽姐姐~”
该做的方冬升都做了,最终能否拿奖,就看天意了。
进入十月底,天气逐渐转凉,秋意浓。
方冬升这边则是开始配合北野武工作室、中影集团开始对电影《野蛮女友》进行造势宣传。此时尚未进入互联网普及时代,电影宣传手段以线下实体渠道和传统媒体为主。
整体呈现出“接地气、重覆盖”的特点。
同时受限于技术和传播条件,宣传形式相对朴素。
报纸、电视、广播,宣传老三样嘛。
全国性综合报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地方都市报如《京城晚报》《新民晚报》以及专业电影报刊,如《华夏电影报》《大众电影》杂志是主要阵地。
电视则是通过新闻、电影栏目,地方卫视、电影频道等。
广播就更不用说了,各个地方的电台宣传主创采访,通过声音传递影片亮点。
宣传的内容也是简单粗暴,发布影片剧情简介、导演、演员专访、影评人评论。
或刊登电影海报、上映日期等硬广。
像主旋律影片,比如本月刚上映,吴子钮导演,程坤主演的《国歌》。
以及年底由李雪剑、李幼冰主演的《横空出世》还会配合相应的政策宣传。
通过“新闻报道+影评”的形式扩大影响力。
剩下的就是线下实体宣传了。
比如贴近观众的“地面渗透”影院阵地宣传。
宣传形式简单直接,影院门口张贴大幅海报、摆放电影海报灯箱。
还有就是户外广告与公共场所推广。
城市核心商圈、公交站台、电影院周边悬挂横幅、张贴海报。
像一线城市,京城、魔都,开始出现霓虹灯广告牌。
剩下的就是电影首映,主创团队跑路演等常规手段。
中影集团出了好几版的宣传主题,方冬升都觉得中规中矩。
比如:
“世纪末的别样爱恋:她率真热烈,他温柔包容,一对欢喜冤家的故事,让你在笑声里读懂真心。”“她不是传统的乖女孩,他不是完美的大英雄,但他们的故事告诉你:爱对了人,再特别的相处也是甜蜜。”
不能说有错,但总觉得不够吸引人,或者说不够巅?
方冬升想了想,结合后世宣传常用的手段,重新修改宣传:
“影院现场福利:敢带女友来看的男生,免费领“求生指南’。
敢单独来看的女生,送“治服男友秘籍’一一改写世纪末爱情规则!”
“爱情宣言:从现在开始,你只许对我一个人好,要宠我,不能骗我;
答应我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做到;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要是真心;
不许骗我、骂我,要关心我;别人欺负我时,你要在第一时间出来帮我;
我开心时,你要陪我开心;我不开心时,你要哄我开心;
永远都要觉得我是最漂亮的;梦里你也要见到我;在你心里只有我…”
后面这段话,方冬升直接照搬华夏版《野蛮女友》的《河东狮吼》传播非常广的经典台词。同时,方冬升也利用自己“威尼斯最佳导演”的名气,进行宣传。
当然,他也没忘记“金锁”的宣传和卖点。
毕竞如今要问最火的的,无异于《还珠格格》。
第二部今年七月份在大陆开播。
在第一部的基础上,第二部一开播,万人空巷。
尤其是第二部还增加了“晴儿”这个俏妹子。
王燕眨巴着大眼睛,秀色可餐的样子,让电视机前许多老爷迷五迷三道。
《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