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娜是个华夏通,对于华夏的一切她都十分感兴趣。
“方,你们华夏有句话叫,不到长城非好汉。
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去爬长城,边爬边谈事情。”
刚到京城,唐娜就向方冬升发起了邀请。
“当然,希望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方冬升不排斥爬山,但也不喜欢。
不过,既然唐娜还有心思爬长城,那就说明自己提的条件至少没被拒绝。
方冬升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朴实。
这次进军好莱坞,他从来没想过要脚踢八大、拳打奥斯卡,重新构建好莱坞新秩序………
他是掌握有后世的信息差,有才华。
但他不是神!
全世界各地,每年进军好莱坞的天才不胜其数。
但最后呢?
他们全部沦为资本的工具,为资本家的梦想而窒息。
像有些影视人,刚到好莱坞就提出跟电影制片厂票房分账的要求。
这……不现实。
方冬升作为项目的发起人,导演、编剧,他绝对有权跟环球影业要求分账。
而且他还可以要求双方白纸黑字的签订合同……但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蒂姆·波顿执导的《蝙蝠侠》全球票房高达4.11亿美元,成绩斐然。
然而华纳兄弟却宣称该片亏损近$3600万美元。
这引起了制片人迈克尔和本杰明的不满。
他们拥有蝙蝠侠角色的电影版权,认为自己未得到应有的利润分成。
于是就将华纳兄弟告上法庭,但最终诉讼被驳回……
还有以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为主人公的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
它的全球票房高达9.1亿美元,制作成本仅5200万美元。
但该片对外宣传有 5100万美元的账面亏损。
导致编剧安东尼始终无法获得合同中约定的5%的净利酬劳……
诸如《哈利波特》《星球大战3》《地心引力》等火爆全球的电影,竟然全都处于亏损状态。不信?你可以查啊,我们阿美莉卡人是最讲究契约精神的。
只要你能在账面上查到我们盈利,那就按照合同支付给你报酬。
关键是……资本家也没有余粮啊!
这就是好莱坞特有的“好莱坞会计”现象。
电影公司通过夸大制作成本、收取高额发行费用或在不同项目间转移亏损等手段。
人为降低影片账面利润,减少税收支出。
同时避免或减少向演员、导演等按利润分成的相关人员支付报酬。
这种不透明的会计操作在业内实在是太常见了………
关于票房分账什么的,听听就得了。
所以,方冬升从来没想过一步登天,还是脚踏实地的好。
但该争取的利益还是要争取滴………
两人约在居庸关长城见面。
这里是万里长城上著名的古关,是西北方进入京城的要道。
两旁山峦重叠,形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站在上面,颇有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方冬升扶着垛口往下望,山谷里的风卷着落叶掠过箭楼:
“上次听说你们要在洛杉矶搭个长城的布景……现在感受如何?”
唐娜掏出保温杯,美式咖啡的苦味弥漫开来:
“方,你的意思是“真实’比绿幕更值钱?”
方冬升弯腰捡起半块残破的城砖,笑着道:
“《狙击电话亭》的剧本里,主角困在电话亭里看街景。
那些霓虹灯、流浪汉、急着赶路的行人一一这些「真实’就像长城,少一块砖都不对味。
所以,还是要实拍,其实也并没有增加太多的成本,你觉得呢?”
唐娜曾经建议部分镜头需要在绿幕里拍摄,方冬升这是在打消她这份念头。
唐娜想了想,最终点头,道:
“你是导演,我尊重你的想法。”
“谢谢。”
这就是跟好莱坞合作的弊端之一,无法保持独立自主搞创作。
像他在国内的剧组,向来是说一不二,制片人有想法?
不,你没有!
你还是好好想想导演拍嗨了,你怎么筹钱支持接下来的拍摄……
“方,这就是好莱坞,有时候,所有的桎梏都源于我们自己的弱小。”
似乎看出了方冬升的想法,唐娜缓缓道。
嗯,唐娜,当代PUA大师。
“当然,方,你是非常有潜力,所以环球对你提出的合作建议非常重视,并且同意了你的想法……”方冬升的建议很简单,别扯那些虚头巴脑的分账了。
来点实际的,我要“区域发行授权”的部分控制权。
简单来说,方冬升要求保留《狙击电话亭》在华语地区(华夏大陆、华夏港岛、华夏湾省、新加坡等)的“非院线发行权”。
包括流媒体平台授权、电视台播放权、实体碟片发行权等。
最终由方冬升指定发行公司负责运营,收益归方冬升所有。
当然,这些地区的院线发行仍由环球影业主导。
对环球影业而言,华语地区并非其传统优势市场。
他们的优势市场在北美、欧洲,以及亚太的日韩,还有拉美。
而且非院线渠道的运营成本较高,时间长,回款慢。
属于水磨豆腐,慢功夫。
交给方冬升团队操作反而能提高收益效率。
更何况环球影业仍掌握最赚钱的院线发行权,其核心利益不受损。
两全其美!
对于方冬升而言,华语地区是他的“主场”。
通过非院线渠道获得稳定收益,且收益直接由自己团队掌控。
他无需依赖环球的分账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利益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