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
一件震惊全世界的事情发生,中止了《狙击电话亭》在北美电影市场的“大杀特杀”。
虽然方冬升将故事的发生地从高度重合的纽约改成了洛杉矶。
但没办法,还是被有关部门以“易引发民众恐慌情绪”要求下架。
试想一下:
一个普通人在电话亭中被匿名狙击手威胁,若挂断电话就会被射杀,事件在闹市中引发混乱。这种“突发的、针对平民的暴力威胁”情节,与该事件带来的创伤记忆高度重合。
被认为可能引发观众的心理不适也正常。
事实上,在该事件之后,美国社会对“日常安全的脆弱性”“陌生人威胁”的感知被极大放大。《狙击电话亭》中,主角在熟悉的城市空间(电话亭)突然陷入生死危机。
这种“日常场景的崩塌感”恰好击中了观众的集体心理。
正如事件中让人们意识到“摩天大楼、航空旅行这些日常元素可能成为袭击目标”。
在下映官方通知中,表述的很明确:
影片中“狙击手远程操控恐惧”“利用公共空间制造恐慌”的情节。
可能勾起观众对恐怖袭击的痛苦回忆,显得过于“残酷”。
不止是《狙击电话亭》受到重创。
正在英国上映,由华纳兄弟发行,约翰·特拉沃尔塔、休·杰克曼、哈莉·贝瑞联合主演的《剑鱼行动》就因有相关情节。
被以可能造成观众不安为由立刻停映……
电影下映,方冬升和环球影业表面上表示理解。
在创伤未愈的背景下,难以接受这种以“制造紧张和恐惧”为核心的叙事,很正常。
但心里却在不停MMP。
尤其是斯蒂芬·弗兰克气得直跺脚,言语中好像还有谁的母亲的事儿。
斯蒂芬是环球影业审核团的主席,同时也是环球影业发行业务部门的总经理。
电影提前下映,收益受损,他当然不爽。
美国发生的一切,华夏国内当然第一时间得知。
方冬升一天就接到了好几个电话。
有些是关心他个人安全的。
有些是对《狙击电话亭》的遭遇而感到惋惜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在背地里暗自嘲讽。
好莱坞哪有那么好混,有听说过因为票房不好,而被冷落的导演。
也有因为表现不佳,在好莱坞坐冷板凳的演员。
但是,好莱坞华人导演里还是第一次出现因为“不可抗拒因素”被强制“下映”的电影。
说起来真是令人唏嘘。
方冬升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就遇到这件事,说实话,不吉利。
消息传到港台,有好事媒体甚至用上许多挑事的标题报道此事儿:
《“水土不服”?华夏导演方冬升好莱坞作品因“敏感事件”紧急下架》
《从荧幕到争议:方冬升好莱坞处女作遭停映,背后是文化隔阂还是内容触碰红线?》
《海外试水遇挫:方冬升作品因“暴力元素”触碰美国社会痛点,上映不久即遭撤档》
不仅是港台,大陆有些媒体为了抢占版面吸引眼球,也开始行动起来。
与港台的媒体不同,大陆媒体喜欢“捆绑名人”发声报道:
“好莱坞哪有那么好混的,老老实实在国内拍电影,怎么可能会被牵扯到这种事件?
他还是太年轻,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前年好莱坞的华纳兄弟邀请我去拍的电影,被我拒绝了。很简单,咱是土生土长的华夏导演,吃不惯洋人的那碗饭。”
某位冯姓名小钢的电影导演面对采访时说道。
“请大家多多关注我的电影《寻枪》,现在已经全部拍完。
是的,我是《寻枪》的导演。
姜闻?他只是《寻枪》的男主角·……我被姜闻气哭了?纯属瞎传。
杀青的时候,我舍不得姜闻老师这么优秀的男主角,激动落泪。
呵呵,请大家记住,我是北电硕士,华夏青年电影导演,陆钏(电影寻枪正在制作中)。”当记者采访到某电影节闭幕式上的出席嘉宾陈凯戈,并询问其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感受时。
陈大导面对镜头,酝酿一会,有感而发:
“此时此刻,我想吟诗一首,表达我的心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陈大导感情充沛,嗓音独特,他摸了摸下巴,看向镜头沉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记者还想去采访下张毅谋,可此时,老谋子还在闭关中,根本就不鸟这些傻逼媒体。
毕竞当初章子仪的“成珑、北姑”事件着实给《英雄》剧组带来了不少负面。
老谋子深知这些媒体的尿性,索性“闭关锁国”到电影杀青。
当方冬升正在洛杉矶租住的公寓奋笔疾书时,房间的门铃突然被按响。
锁链哗啦拉开,门外站着一个身姿曼妙的女人。
此时的她正抬手将耳后碎发别到耳后。
藕荷色的绉纱旗袍裹着她,领口敞着的弧度恰好露出颈窝。
旗袍真丝软得像一汪水,顺着肩背往下淌,在胸前堆出几道细密的褶皱。
没有刻意撑出来的硬挺,是绸缎与胴体相贴时自然漫出的起伏。
“方导…”
见到他,她的睫毛颤了颤,眼角盛着妩媚和欣喜。
方冬升的目光落在她腰间,旗袍收腰处掐得恰到好处,将腰肢勒得纤细。
往下却陡然生出丰盈的弧度,臀胯处的面料被撑得服帖,勾勒出圆润饱满的轮廓。
那是种恰到好处的丰润,比青涩的骨感还要诱人。
“向您借个地方落脚。”
这女人许久不见,越发的有韵味了。
方冬升上前一步想要把这具柔若无骨,散发着诱人的肉体揉进怀里。
结果她却向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