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儿,必须得有成品!
你不能光拿着图纸跟农民说,我这个种子能亩产两千斤,让他们把地里的苗全拔了跟你干。你得拿出实实在在的种子,种出实实在在的粮食来!
所以,这事儿,必须从长计议。
陈星打定主意,决定先在研究院里“潜伏”几天,好好学习一下相关的知识。
至少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理论扎实的“高材生”,然后再找机会,把这两样东西“合情合理”地拿出来。第二天,天还没亮,大概也就三四点钟的样子,陈星就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中被吵醒了。
“谁啊?”
陈星睡眼惺忪地打开门,只见周云涛精神鬓铄地站在门口。
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同样穿着朴素研究服的年轻人。
“周老?”
陈星愣住了。
“这……天都还没亮呢。”
周云涛看了看他,笑了。
“我们搞农业的,就没有睡懒觉的习惯。”
“赶紧洗漱一下,五分钟后楼下集合,我们得赶飞机。”
“赶飞机?”
陈星更懵了。
“去哪儿啊?”
“川蜀。”
周云涛言简意赅。
“那边的大山里,还保存着一些非常珍贵的野生稻种质资源,我们这次去,就是去找找看,有没有能跟我们“龙稻三号’进行杂交的优良母本。”
原来是去实地调研。
陈星恍然大悟,没想到他们搞农业研究,居然还要跑这么远,跟考古队似的。
周云涛看着他那一脸没睡醒的样子,打趣道。
“怎么?怕了?”
“跟你说,进山找野生稻,那可是个苦差事,风餐露宿,蚊虫叮咬,可不是你这种在实验室里待惯了的年轻人能受得了的。”
陈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他挺直了腰板。
“周老,您这把年纪都能坚持住,我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还能怕这个?”
“好小子,有骨气!”
周云涛赞许地点了点头。
“那就快点!”
半小时后,一架小型的运输机,从京郊的一个军用机场腾空而起,朝着西南方向飞去。
机舱内,有些颠簸。
陈星和周云涛团队里的几个年轻研究员坐在一起。
大概是看陈星这个“关系户”顺眼,又或许是长途飞行实在无聊,几个人主动跟陈星攀谈起来。他们聊的,自然也都是跟专业相关的话题。
从水稻的灌浆期,到玉米的授粉方式,各种专业名词,听得陈星一个头两个大。
但他还是强迫自己,认真地听着,将这些知识记在心里。
聊着聊着,一个叫孙建国,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研究员,忽然叹了口气。
“其实水稻还好说,咱们自己手里毕竞还有些底子,花个几年时间,总能攻克。”
“现在最麻烦的,还是大豆。”
“这玩意儿,咱们对外的依存度,实在是太高了。”
另一个研究员也接过了话茬,脸上满是愁容。
“是啊,咱们自己的大豆,不仅产量低,出油率不高,最关键的是,豆粕里的蛋白含量上不去。”“现在国内稍微大一点的养殖场,用的都是进口豆粕做饲料,咱们自己的,人家根本看不上。”“一旦白头鹰把大豆也给咱们断了,不出半年,市面上的猪肉、鸡肉价格,就得翻天!”
听到这里,陈星觉得,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装作不经意地问道。
“几位专家,我就是个外行,随便问问啊。”
“你们说,咱们未来这个大豆行业,是不是应该把重心,全都放在想办法提高蛋白质含量上?”“我好像听人说过,国外的那些饲料厂,最看重的就是这个指标。”
他这话,其实是源于前世的记忆。
但在几个真正的专家听来,却不亚于一声惊雷。
孙建国猛地转过头,扶了扶眼镜,惊讶地看着陈星。
“小陈,你……你真是个外行?”
陈星一脸无辜地点了点头。
“是啊,来这儿之前我对农业几乎是一无所知,这点儿周老可以作证。”
“你小子!”
孙建国一拍大腿。
“你这可真是说道点子上了!”
“我们院里的大豆育种团队,现在最核心的攻关方向,就是你说的这个!”
“提高蛋白质含量!”
另一个研究员也激动地补充道。
“没错!只要我们能培育出蛋白质含量超过百分之四十五的国产大豆,那我们在饲料领域,就基本可以摆脱对进口的依赖了!”
“到时候,他们的豆粕,爱卖不卖!”
陈星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心中暗自发笑。
百分之四十五?
我系统里那个,可是百分之五十起步!
加工后的豆粕,粗蛋白含量都能到百分之四十七以上!
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他没有点破,而是顺着几人的话,继续往下聊。
从育种的思路,到杂交的方式,再到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
陈星虽然不懂具体操作,但他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眼光和信息量,偶尔提出的一些设想和方向,往往能让这几个研究员眼前一亮,大呼“精妙”。
不知不觉中,陈星惊讶地发现。
即便没有自己的系统,靠着眼前这些龙国最顶尖的农业专家,沿着他们自己的思路走下去。或许需要五年,或许需要十年。
但粮食问题,他们终究是能够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