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美利坚肆意人生> 第249章 进入电子消费领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9章 进入电子消费领域(2 / 3)

本相对专业的操作,变得大众化、普通化。

只要有台电脑,普通人也能轻松制作属于自己的CD。

就连全世界的音乐巨头们都被谷歌Tunes软件的表面功能给误导了,他们和华尔街的投资人们,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米高梅公司近期在网络音乐版权收购方面的动作。

所有人现在都认为,米高梅公司之所以大规模收购网络音乐版权,就是在给谷歌公司做铺垫。他们觉得谷歌公司接下来会通过谷歌Tunes软件,让用户在线购买音乐版权,然后直接制作用户喜欢的个人CD。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却不一定能赚钱。

因为音乐公司实体销售的专辑,成本相对更低,理论上也就是 CD空白硬盘的价格。

可谷歌Tunes软件不一样,谷歌公司需要支付大量的网络音乐版权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实体专辑在销售的时候,关键时期可以通过降价、捆绑消费等方式来促进销量,增加收入。但网络音乐的价格如果定得太低,肯定会入不敷出,而定得太高,用户又不愿意买单。

除此之外,电脑的普及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音乐公司销售实体专辑,面向的是全球的用户,不管用户有没有电脑,都可以购买。

可网络音乐就不一样了,用户要想通过谷歌Tunes软件购买和制作个人CD,前提是必须拥有一台电脑,市场体量上就和实体专辑相差巨大了。

不过让恩斯特也没有想到的是,谷歌 Tunes软件的推出,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处。受谷歌Tunes软件的影响,大家都意外猜透了米高梅和谷歌的意图,索尼公司关于音乐网络版权的谈判已经开始了,时代音乐公司在这方面的态度也有了松动的迹象。

乔布斯可不管恩斯特心里在想什么,他继续说道“我可不相信你会做亏本的买卖,谷歌Tunes软件虽然看似便利了用户,但背后投入的成本肯定不少,你肯定还有其他的打算。”

说到这里,乔布斯转头看向恩斯特,双眼紧紧地盯着他的脸,那眼神锐利得仿佛要察觉出一丝端倪。他接着说道“我已经了解过了,谷歌Tunes软件的用户数量增长确实很迅猛,但到目前为止,也不过才二百多万用户。这个数量对于你们在谷歌 Tunes软件上的投入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恩斯特依旧保持着一脸的平静,他看着乔布斯,不紧不慢地说道“所以,你就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判断我要进军电子消费市场?”

在恩斯特看来,这个理由实在是不够充分,甚至有些太草率了。

乔布斯则摇了摇头“还有一件事,它才是让我确信你有意进军电子消费市场的真正原因”。“哦?”恩斯特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是什么事?能让你这么肯定我要进军电子消费市场。”乔布斯嘴角微微上扬,缓缓说道“你前天去了康柏电脑公司拜访了吧?而且还和他们公司的几位高管聊了很久”。

真没有想到,乔布斯居然连这件事都知道。

没错,恩斯特确实去了康柏电脑公司,而且他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奔着解决供应链问题去的。在全球现有的供应链体系中,要说谁玩得最透彻,那非康柏电脑公司莫属了。

作为全球第二大电脑公司,康柏电脑公司的产品出货量一直都非常可观,但产量却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不管市场需求多么旺盛,从来没有出现过缺货、让用户等货的现象。

这一点在整个行业内都是非常厉害且少见的,现在任何一家大型公司,一旦推出爆款产品,往往都会面临短暂的供应链跟不上、产能不足的问题,导致产品供不应求,错失市场良机。

而康柏电脑公司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要归功于他们强大的供应链体系。

恩斯特非常清楚,全球工业体系已经迎来了大变革,供应链在未来将会成为一家企业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在不久的将来,供应链甚至能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说一句得供应链者得天下也绝对不为过。只可惜,虽然供应链体系是美国人发明的,但他们却没有把这套体系真正玩明白。

现代供应链的鼻祖其实是福特公司,早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当时汽车制造行业的生产模式还非常落后,造车都是把工人分成一组组的,一组工人负责制造一辆汽车,从零部件组装到整车完成,全程都由这一组工人负责。

这种生产模式不仅对工人的素质要求特别高,需要工人具备全方位的技能,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劳动力冗余。

最关键的是,人工成本也非常高。因为工人需要全程参与汽车的制造过程,必须是具备多种技能的全才,这样的人才在市场上非常稀缺,工资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后来福特公司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做了一件让它载入史册的事情,为当时畅销的T型车设计了一套流水线生产模式。

福特公司把整辆汽车的制造过程分解成了84个步骤,每个工人只需要负责其中的一个步骤,每天重复同样的操作。

这种生产模式实施之后,效果立竿见影,福特公司的汽车年产量从原来的一万辆飙升到了100万辆,福特公司也因此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称号,在汽车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地位。

然而随着产量的大幅提升,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福特公司的产能虽然提高了,但上游的供应商却跟不上脚步了,导致福特公司那条精密的流水线经常因为上游供应商断货而被迫停产,这给福特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面对这个难题,福特公司的解决方案简单又粗暴,既然上游供应商供不上货,那我就自己造。于是福特公司开始大规模入股上游产业,从原材料开采到零部件制造,几乎所有环节都自己把控,打造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可这样做虽然劳动力冗余的问题解决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