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完了训练与筑城二事后,陆云又跑了一趟金沙港。
经过一月多的时间,当初他拜托蔡青购买的十万石粮食,已经买回来了。
眼下正在金沙港装卸,把粮食搬移到陆云的水师舰船之中,进行转运。
预计花个半月,便能送到东江城。
来到金沙港。
陆云先向蔡青表达了一番谢意。
然后又找到了申家家主,请其帮忙为自己订购七十艘内河船只,规格还是以能载百人为标准。如今随着对山中平原的开发深入,东江水道起到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
为了守住这条水道,陆云已经决定扩充水军。
准备将水兵的规模,从如今的三百人,增加到一千人。
如此,有战舰百艘,水师千人。
在不怎么擅长舟师的大山蛮夷之中,几乎是可以横着走的力量。
以之防备东江,配合水关,足以挡住一切外敌了。
不过面对这笔大订单,申家却有些吃不下。
去年给陆云造船,申家就已经用去了大半积存的合适木材,又跑到别郡寻找船厂帮忙分担。最终忙碌了半年,才勉强完成。
他们也只是有一个小船坞而已。
此时面对七十艘船只的订单,根本完成不了。
见此,陆云只能拜托蔡青。
请对方在合浦、易安等郡,寻找大船厂,帮忙建造。
并且速度要快一些,最好明年开春,便能收到船。
为此,他愿意多给一些钱。
不过七十艘内河小船罢了,蔡青只是看了两眼,便满口应了下来。
又过了几日,新一批来自紫阳道的移民,浩荡而来。
护送的,还是那位元永华长老。
“此次过后,下次第三批移民,数量将会翻倍,达到两万之数。陆县尊这边,要提前做好准备。”把移民交接之后,元道长郑重提醒。
陆云点头:“本官知道了。”
而后,元永华就请辞离去,返航接送下一批移民了。
见居风县没什么大事了。
陆云便带着移民,乘船返回了东江城。
第二批移民,人数同样在万人左右。
把他们带回平原之后,陆云立刻着手进行安置。
这项工作并不难。
虽然分过了一次田,可中部平原之上,依旧还有八万亩田未分。
这一万人撒下去,填满了不少空寨子后,也只用去了五万余亩田。
剩下还有三万亩,可以继续安置。
用了半月时间,完成了这一万移民的清户、分田之后。
在十一月末,紫阳道第三批移民到了。
这一次是两万人,以中部平原的熟田,已经安置不下。
于是陆云便把人迁到了西部平原。
西部平原的面积与东部平原相似,平原开发出来,大概能开垦八万亩田。
算上附近的山间河谷,能多个两万亩,同样达到了十万亩的规模。
这同样也是一片颇有潜力之地。
在未来,陆云准备这里新建一座城池,用以控遏此处平原。
不过目前连东江城都没修完,此事暂时也不急。
西部平原有蛮人开垦后的熟田四万亩,这些田加上中部平原剩余的三万亩田,也不足以安置两万移民。所以这第三批移民中,许多都是熟田荒田搭配着来,先给一部分熟田,让你足够耕种生活。接着自行去开垦分配的荒地,开辟出来就是你的田。
反正五亩田地,陆云是给足了。
安置完这第三批两万百姓,到了十二月中旬,紫阳道第四批移民,也终于乘船抵达。
随同到来的,还有数月不见的吕启功。
与数月前相比,吕道长神情憔悴了不少,身上甚至还多了一处伤势。
顿时引起了陆云的关切。
“这次回宗,迁民搬家,着实遇到了不少艰辛。
官面上的关系,经过打点,海宁府各衙门并没有为难,同意了放紫阳道离开。
就是顺天道那里,见我带这么多百姓离去,心中不满,派了人来阻止。
不过易安郡终究还是朝廷的易安郡,在没有正式造反前,顺天道也不敢做的太过。
同时此次搬迁的势力也颇多。
郡内不少不愿服从顺天道的势力,都与我紫阳道一样,选择逃走。
这些人也分散了不少顺天道的力量。
我设计周旋,与顺天道的追兵斗了几场,总算将他们摆脱,带人撤了回来。”
吕启功简要地讲了一下此行经历,见陆云担忧目光,洒然笑道:“至于身上些许小伤,养个几月便好了。”
见对方真没什么大问题,陆云这才点了点头,放心道:“道长能顺利归来,我心甚慰。”
吕启功道:“别说这些了。这次回来,除了我紫阳道剩下的一万信众外,还额外带了六千未婚青壮。这六千人,我可是给他们承诺了,到了这里以后便会发田发宅,安排蛮女结婚的。
承诺已经给出去了,后面想要实现,可得陆县尊你来做到了。”
海宁府乃临海大府,有户十数万,人口众多。
这次吕启功回紫阳道,在动员信众迁徙之时,见府内有不少孤身无家之人,且都是一些青壮。想到陆云这边稀缺人口,便心思一动,将这些单身青壮也招募了过来。
靠着紫阳道在海宁府的名头,当地百姓踊跃参与。
哪怕有着只要二十以下青年的严格限制,却也得到了六千之众。
“婚事不是问题,我来解决。”
陆云对此,自然是大为惊喜了。
六千名年纪二十以下的青壮,这可是优质的不能再优质的合格人力了。
有他们在,他开发此地平原,效率又能高上许多。
至于给这些单身青壮婚配的事情,则根本不算事。
陆云俘获的蛮人中,便还有三千余适龄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