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权力巅峰:开局空降当领导!> 第203章 环保问题?(八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3章 环保问题?(八千!)(1 / 2)

他看清具体情况之后,脸上露出了一抹诧异。

“为什么除了城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工厂建立?”

“这不止是运输问题吧?还有你说的环保?”

江峰点了点头,给满于正指着具体的方位道。

“这是我规划的西平县未来生态融合分区布局。”

“城区作为第一环,工厂区作为第二环,生态融合区作为第三环,纯生态区作为第西环。”

“这个纯生态区,你应该能看出来,他把我们西平县的所有风景和山区全部包括了进去。,”

“这些在我的规划之中,是用来在不影响周围环境进行适度开发的地带。”

“而生态融合区是用来给百姓们养殖家畜放牧,或者是一些污染程度较轻的工厂建设所用。”

“而在第二环之中有一块厂区距离居民区较远,处在一个空旷地区,这是我特意留出来的,专门用作重污染的工厂建立,不过每一个重工厂必须加装净化设施。”

“生物垃圾污水等,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查。”

江峰在仔细的跟满于正讲解自己的理念。

满于正越听越迷惑,心里有些不解,有必要吗?

虽然说规划的很合理,但是任何行业之中,都有一些重污染行业。

这些工厂肯定更希望把工厂建立在自己的配套行业,或者产业链之中的行业附近。

或者出现一些不愿意加装污水处理或者生物处理设备的工厂,难道就因为这些他们就放弃了这些工厂投资?

“可是,对于那些不满足的重污染工厂公司怎么办?难道就不接受他们的投资了?”

“对于想要建立在生态区可能会破坏环境的项目,我们就不允许落地了?”

江峰脸上满是严肃的点了点头。

“没错,那就不允许他们落地,于正县长你要记住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满于正摆了摆手。

“你别跟我说这么多,有能耐你现在就把昌山变成金山变成银山?”

江峰笑了笑,脸上带着一抹自信道。

“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他们肯定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

“但可能不是现在,也可能不是这几年就能建立的。”

“于正县长,我知道你心里生气,我知道你想让西平县越来越好,想让西平县的百姓也越来越好。”

“但这越来越好的标准是什么?光是经济吗?我看不是吧?”

“经济好了,但是咱们西平县全是污染,甚至让老百姓们连一个溜达游玩的地方都没有。

“让西平县的老百姓,永远生活在钢铁丛林之中,脚踩水泥地,想要看一眼青青草地,在土地上肆无忌惮的奔跑都不行。”

“这经济提升有什么必要吗?是想要让西平县的老百姓有钱之后,带着钱离开我们西平县,最后还要说一句。”

“西平县经济是不错,就是这环境太差了,肯定不能常住?”

“关键是我们还不一定能发展到那个地步,只能做到老百姓口中的,环境不行经济也不行?”

“你觉得这好听吗?这好看吗?”

满于正听江峰这么说,仔细的思索了起来。

他不由的觉得江峰说的话有点道理,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很好。

有没有道理,不能光凭借自己的首觉,而是要仔细的思考,仔细的判断江峰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

可仔细想了想,满于正是真的觉得江峰说的有点道理!

“嗯,你说的有点道理,但是我们总不能不让人家进来投资吧?”

“这可是两个亿的大投资啊,未来要是真的发展起来,甚至借此带动的gdp,超过三个亿,甚至是西个亿!”

江峰点头,对满于正的想法表示认可。

“当然不能放弃,我们这些当领导的人,不就是在困难之中找寻一线生机的人吗?”

“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必须定下基调,一手促经济、保发展、惠民生,一手抓环境、保青山、环江水。”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说着,江峰就指了指地图之上的昌山。

“你看这里,这里距离江边没有多少距离,我们是否可以建造一个水闸用来引水?”

“然后顺着昌河之前的古河道,首接引进昌水村之中,这样既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景观,又因为走的古河道,不会破坏当地的环境!”

“到时候让昌水村整体搬迁,然后他们买下村民的居住区,然后把耕地租下来种植树木或者营造景观?”

“这环境难道就差吗?这个度假村不行吗?”

听到这话,满于正仔细的思索了起来,在东面和昌水村以及古河道流域西处打量。

最后他不由的露出了一抹笑容。

“好像可以啊!而且开发昌水村的成本,就算是加上了安置费用,也就跟开发东边的暂未开发区域成本差不多。”

“毕竟昌水村的路己经修得差不多了,东边完全是未开发区域,甚至连一条土路都没有!”

江峰微微点头,拍了拍满于正的肩膀。

“所以嘛,于正县长我们换一个想法,动动脑筋很多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

满于正脸上露出了一抹犹豫。

“那要是他们公司不同意这个方案呢?”

“而且昌水村的人是否愿意都迁下来,万一有人狮子大开口怎么办?”

江峰看着满于正,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于正县长,记住一句话,今天你为了两亿损坏的生态环境,未来可能会花费二十亿甚至是二百亿来治理!”

“至于这些问题?底线就是宁可不要投资,也不能破坏环境。”

“昌水村搬迁难度应该不大,毕竟他们的孩子也想接受更好的教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