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心头一紧,更深地垂下头,不敢接话,心知皇帝必有深意。
嘉靖帝的声音继续飘来,带着一丝悠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臣之中,为私者,十之八九。或为利禄,或为权位,或为虚名。此乃人性,无可厚非。”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温润的玉佩:
“然,朝堂之上,不可无“私臣’。其心虽私,然其才可用,其力可驱。用之得当,如臂使指,可制衡朝堂,稳固权柄。”
黄锦心头一凛,脑中瞬间闪过严世蕃那张跋扈的脸。
嘉靖帝话锋一转,语气陡然转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然,若一朝之上,尽是为私之臣,则国亡不远矣!庙堂为私,则政令皆出于私心;地方为私,则黎庶尽遭盘剥。上下交征利,纲纪废弛,民心离散,纵有雄兵百万,金城汤池,亦不过沙上筑塔,顷刻倾覆!”他收回目光,落在御案上那份奏疏上,眼神变得深邃:
“故,朕以为,用人之精要在于“公私并用’。用私臣以制衡朝局,亦需用公臣以安民心。何谓公臣?其心系社稷,志在黎庶,虽或猖介狂悖,不谙世故,然其行其志,皆为天下苍生计,非为一己之私利。此等臣子,纵锋芒过露,其赤诚之心,亦当……悯之、惜之。”
嘉靖帝说着,拿起朱笔,在那份奏疏上杜延霖亲笔所写的其中一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八字旁,重重地画了一个朱圈!
那鲜红的印记,如同烙铁烫在纸页上,也昭示着他的心意。
“内阁三人,”嘉靖帝的声音恢复了平淡,却字字千钧:
“皆有辅弼之责。前番票拟,独断专行,未合朕意。此番再议,仍循旧路!着司礼监,再次将此疏发回,命严嵩、徐阶、吴山三人,务须体察圣意,详加斟酌,勿再一人而断,敷衍塞责!”
黄锦闻言,如醍醐灌顶,骤然明悟!
皇帝这番“公私之臣”的宏论,看似泛泛而谈,实则句句有所指!
那“私臣”之利与弊,“公臣”之赤诚与锋芒,所指何人,已无需点名道姓。
而皇帝此次借杜延霖之事,故意两次驳回内阁或者说首辅严嵩的票拟结果,正是去年提拔吴山入阁之后的连贯动作。
吴山入阁,本身是皇帝对严嵩渐失圣心后的制衡之道。
然而吴山入阁之后,次辅徐阶依旧对严嵩事事依从,导致内阁依旧是严嵩一人独断乾坤。
陛下此举,正是借题发挥,敲打严氏父子,分化内阁权柄,亦是让杜延霖等“为公”之臣在朝堂之上保有行事的空间。
至于皇帝对杜延霖被弹劾之事的最终态度,其答案,已然蕴含在杜延霖原疏中被朱笔圈出的那八个字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而这深意,就需要内阁那三位位极人臣的大学士,去细细揣摩,用心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