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开局死谏,我竟成了东林党党魁?> 第143章 出大事了!有人要造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出大事了!有人要造反!(2 / 2)

钱粮积弊,开源节流,为九边筹饷,为灾民救命!唯有他这般不按常理出牌的“非常之人’,方能行此“非常之事’!”

“户部右侍郎?!”方钝闻言,不由大吃一惊。

杜延霖如今仅是浙江提学副使(正四品),升户部右侍郎(正三品),看似只升两级,实则是连跳数阶,超擢入中枢!

而且杜延霖入仕不过六年,资历尚浅。

虽说明朝升官不同于宋朝,超擢是常事,但以如此资历提拔为户部侍郎,实在是异想天开!徐阶捻着胡须的手也是停住了。

他深知吴山所言非虚,杜延霖确是干才,其“躬行”之志、破局之能、以及那份近乎偏执的务实精神,在扬州巡盐、河南河工、浙江番薯等事上已显露峥嵘,锋芒毕露。

但吴山此议,实在是太过破格,太过激进。

徐阶思索了一会儿,缓缓开口道:

“曰静(吴山字)拳拳之心,为国举才,老夫感佩。然,户部之任,千钧重担,牵一发而动全身。杜延霖虽有惊世之才,然资历尚浅,骤登高位,恐非其福,亦非朝廷之福。更兼……此乃烈火烹油之地,严党眈眈,稍有不慎,非但不能成事,反会引火烧身,误国误己。”

他微微摇头,目光转向案头那几份触目惊心的灾情急报,语气转为凝重与急迫:

“当下之急,在赈灾!百万流民嗷嗷待哺,早一日施救,便能多活数万性命。杜延霖在河南河工,亲临一线,熟知民情;在浙江兴学,亦能另辟蹊径,解燃眉之急。其务实、敢为、善任事之才,用于赈灾,恰如其分!”

徐阶顿了顿,眼中精光一闪,显然已有了定计:

“老夫意,不如召杜延霖进京,暂擢为都察院右金都御史(正四品),专责总督河南、陕西、山西三省赈灾事宜!授其“便宜行事’之权,许其统筹协调三省钱粮调度,督察地方官吏,可先斩后奏,务求实效,速解倒悬!”

他看向吴山和方钝,语气坚定:

“此乃专为非常之灾设非常之职!既能用其长才,解燃眉之急,又不至于引人非议,惹来倾轧。此一举,既为百万灾民争得一线生机,亦是为国储才,徐图后效!”

“徐阁老此议……”方钝仔细咀嚼着徐阶的话,眼中渐渐亮起光芒。

同样是正四品,但金都御史通常是巡抚加衔,此番总督三省赈灾,并授“便宜行事”之权,这已是巡抚的规格,权力之大,远非一省提学可比,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户部侍郎更具临机决断之便!

这确实是一条既能解当下之急,又能发挥杜延霖所长的稳妥之策。

“徐阁老此议……倒不失为老成谋国,稳妥之极!赈灾刻不容缓,杜延霖确能当此重任。只是……这仍算是超擢……恐阻力亦是不小啊……”

就在三位重臣为国难思良将,为这“非常之人”的任用达成初步共识之际,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得近乎慌乱的脚步声。

紧接着,司礼监秉笔太监陈洪那急促嗓音在门外响起:

“万岁爷口谕:着内阁阁臣并七卿,即刻至玉熙宫精舍见驾!不得延误!”

话音未落,陈洪又急促地补充道:“三位大人,快些吧!出大事了!有人要造反!”

“造反?!”值房内三人闻言,霍然起身,随后面面相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