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负荷问题,我们只是用加大水箱和强制风冷这种最笨的办法压了下去。但想要它更可靠,更耐久,整个冷却系统的循环管路,都需要重新设计。”
改进,永无止境。
办公室里,刚刚还因为胜利而有些飘飘然的气氛,瞬间被拉回了残酷的现实。
就在这时,一个一直沉默的身影,站了起来。
是张铁山。
他走到桌前,拿起一支铅笔,在那张已经画满了各种复杂结构的底盘总图上,画了几个圈。
动作简单,粗暴。
“陈总工。”他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了过去。“你的设计,很强。”
“但是,还有点问题。”
陈明瞳孔一缩。
张铁山的手指,点在驾驶员舱门的位置。
“这个舱门,为了追求防护,设计得太小,开启角度也太窄。”
“如果我被击中,或者车辆起火,我需要三秒钟才能从里面爬出来。”
“在战场上,两秒钟,就足够我被烧成焦炭。”
他的手指,又移动到驾驶员前方的观察窗。
“这个观察窗,为了追求跳弹角度,设计得太平了。”
“我的视野,有百分之三十,都浪费在了天上。”
“而我的正前方,车头下,有一个长达三米的致命盲区。”
“一个抱着炸药包的敌人,可以从容地走到我的面前,把我们一起送上天。”
最后,他的铅笔,重重地落在了操纵杆的图样上。
“它太光滑了。”
“特殊情况我的手,我根本握不住它。”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李卫国、王大锤、孙教授,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第一次听到,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评价一个设计。
不是数据,不是性能,不是工艺。
是生死。
陈明也沉默了。
他看着图纸上那几个被画了圈的地方,大脑中那座庞大的知识库,第一次,出现了一片空白。
他设计出了一台性能卓越的战争机器。
但他忘了。
机器,终究是人来操作的。
他看着张铁山那双平静的、仿佛在诉说别人故事的眼睛,终于明白了自己忽略了什么。
那是在实验室里,永远也无法模拟的。
战争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