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重生八零:在小渔村发家手札> 第126章 她真的还活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章 她真的还活着(1 / 2)

刘小英端着一盘清蒸鲳鱼,迈步走进客厅。

耳朵捕捉到了“华南纺院”四个字,她手腕微不可察地一颤。

话题慢慢地松弛下来,气氛也变得轻松许多。

吴兴德靠在椅背上,讲起吴海荣小时候的事。

“那孩子,三岁就爱拆玩具,家里买了套建筑模型,他不当成品摆着,偏要当成积木堆,客厅、书房,甚至连厨房门口都堆得满是木头梁和小柱子。他妈妈一进家门就喊‘又来收拾!’”

苏德文听得笑出声。

“这算啥?我闺女五岁那年,偷偷拿了两桶油漆,趁我午睡,把咱家那艘‘渔丰一号’的船头刷成了粉红色!整艘船远远一看,像块大草莓。我当时一睁眼差点没背过气去,抓起拖鞋就要找她算账!”

大家哄堂大笑。

米酒一瓶接着一瓶开了封。

喝到第三轮时,吴兴德的脸终于松了下来。

甚至还用拐弯抹角的土话说。

“刘阿姨,侬个菜啊,实惠灵咯!”

发音怪里怪气,逗得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小吴啊,”

苏德文突然放下酒杯,“啪”地一拍吴海荣的肩膀。

“听讲你们那个研究所,最近也要在这边落脚咯?”

“是啊。”

吴海荣有些局促地点点头。

“选址就在飞裳工业区南侧,那地方……”

他看了苏晓玥一眼,又飞快收回目光。

“那地方确实离你们新厂不远。”

苏德文咧嘴一笑。

“以后可得常来吃饭啊。你刘阿姨那道黄鱼面,汤底熬了整整六个小时,鱼肉鲜嫩得入口即化,这道压轴菜,可还没上桌呢。”

苏晓玥听见这话,喉头一紧,一口热茶差点喷出来。

她急忙低下头,假装咳嗽,耳尖却悄然泛红。

吴兴德默默观察着这一切,目光落在吴海荣身上。

“海荣从小挑嘴,饭桌上不是这个不对味,就是那个太腻,可就一样从不嫌弃,海鲜。从小吃到大,愣是吃不厌。”

这话一出口,空气瞬间安静下来。

刘小英起身走进厨房。

再出来时,手中端着四碗热腾腾的酒酿圆子。

“吴院长,”

她将一碗轻轻推到吴兴德面前。

“尝尝这个,晓玥最爱吃这个,半夜闹着要吃,我都得爬起来煮一碗。”

吴兴德拿起瓷勺,舀起一颗糯米圆子,送进嘴里。

酒酿的微醺、桂花的清甜、圆子的软糯在舌尖化开。

可他咀嚼的动作却忽然停住了。

“这味道……真特别。和我记忆里那个味道,太像了。”

刘小英笑了笑。

“加了点橙皮,提提味。别看量少,可香得很。”

窗外,一轮清月悄然爬过窗台。

两位老人不知何时已凑在桌边聊起了正事。

苏德文说起渔船的柴油机老化,功率上不去,出海耽误时辰。

吴兴德听得认真,顺手拿起筷子在桌上比划起来。

“丫头。”

刘小英把苏晓玥拉到一边,语气带着一丝急切。

“去楼上把那本旧绣谱拿下来吧,就搁在西屋的木箱子里,记得小心些,别弄坏了边角。”

阁楼的楼梯吱呀作响,苏晓玥一步步踩上台阶。

推开小门,她一眼就看见角落里的樟木箱。

掀开箱盖,一本发黄的本子静静躺在几件旧衣之间。

她小心翼翼地将它捧起,翻开封面。

里面全是细致手绘的衣裳图样。

每一页的右下角,都盖着一个小小的红色印章。

“吴晓琼指导”。

“找到了。”

苏晓玥抱着那本旧绣谱快步走下楼,将它递到刘小英手中。

刘小英接过本子时,眼神里浮现出久违的光亮。

她翻到其中一页,郑重地递到吴兴德面前。

“您看看这个,吴老师,您一定会觉得眼熟。”

纸上画着一件典雅的旗袍。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枚领口的盘扣,竟是两只并列展翅的飞鸟。

“真巧。”

吴兴德凝视着图纸,声音柔和。

“去年我负责修缮城南那座老亭子的时候,屋顶的雕花设计,灵感就来源于这样的纹样。”

他抬起头,目光与刘小英相遇,眼中闪过一丝感慨。

“有时候啊,历史就像一个闭合的圆环,我们这些人,不过是偶然拾起遗落的针脚,把断了的线头再一针一针地缝回去。”

回程时,夕阳西下。

吴兴德刚走到院门口,忽然停下脚步,回过头来。

“海荣刚才跟我提了一嘴,说你们在申请黎国时装周?”

“嗯,材料已经提交了,还在等组委会的回复。”

苏晓玥语气虽平静,眼中却掩不住一丝期待。

“要是真能成,我们可能是第一个走上黎国时装周的华国民间原创品牌。”

“这个意义不小。”

吴兴德点点头,从西装内袋中取出一张名片递给她。

“需要f国那边有人搭把手,你就直接找我。我有个学生,现在在使馆文化组任职,专门负责中外艺术交流项目,人脉还算宽。”

夜风轻轻拂过院角那盆马蓝草。

苏晓玥望着吴兴德的背影,忽然开口。

“您知道吴老师有女儿吗?”

吴兴德的脚步顿住了。

“知道。”

他终于开口,声音极轻。

“但一直没找着,这些年,也没消息。”

“也许,这样也好。”

“吴叔叔。”

她又叫了一声,目光落在他微颤的肩上。

“其实,吴老师女儿,我们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