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追源者不弃> 第二百八十三章 父亲的足迹与风化的遗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三章 父亲的足迹与风化的遗言(1 / 2)

古碑一战,虽全歼三名“蛇瞳”精锐,但刘臻心中并无半分轻松。对手临死前吐露的“影月指引”与“主上苏醒”如同冰锥,刺破了他对西境危险程度的最后一丝侥幸。敌人不仅强大,而且追踪手段诡异莫测,甚至可能与更神秘的“影月”教派有所勾结。这意味着他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警惕,行动也要更快。

他不敢在原地停留片刻,甚至来不及仔细研究那座助他退敌的神秘古碑,将速度提升至极限,头也不回地向西疾驰。暗影斗篷在风中猎猎作响,追风靴踏过沙砾,几乎不留痕迹。他必须尽可能拉开与可能存在的后续追兵的距离,同时争分夺秒地寻找“镇之石”的线索。

接下来的几日,他昼伏夜出,专挑地形最复杂、能量最紊乱的区域行进,试图干扰可能的追踪。环境愈发恶劣。脚下的沙地逐渐变成了坚硬的、布满裂缝的黑色戈壁,天空始终笼罩着一层厚厚的、仿佛永远不会散去的昏黄尘霾,连那轮惨白的太阳都变得模糊不清。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硫磺和臭氧混合的刺鼻气味,吸入口鼻带着灼痛感。这里已经彻底沦为生命禁区,连最顽强的沙漠毒虫都看不到半只。

怀中的“生”“息”双石对“镇之石”的感应依旧微弱,但方向始终坚定地指向西方那片更加深邃的黑暗。而东南方向那道如影随形的恶意,虽然因距离拉远而变得模糊,却始终如同悬在颈后的利刃,未曾消失。刘臻凭借与地脉的那丝微弱联系,能隐约感觉到,正有一股充满毁灭气息的能量源,正以惊人的速度向赤龙脊方向移动。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就在他穿越一片由无数巨大、风蚀严重的黑色岩柱构成的区域时(赤魈族地图上标记为“黑石林”),一场突如其来的、夹杂着尖锐沙砾的狂暴风沙阻断了他的去路。狂风嘶吼,天地失色,能见度降至不足十丈,即便是他也无法在这种天气下安全前行。他不得不寻找避风处。

幸运的是,他在一座尤其粗壮的岩柱底部,发现了一个狭窄的、被风沙半掩的裂隙。勉强挤入其中,里面是一个不大的天然石穴,虽然依旧有细沙灌入,但总算避开了狂风的直接冲击。穴内空气污浊,却相对平静。

刘臻靠在冰冷的岩壁上,听着外面鬼哭狼嚎般的风声,抓紧时间调息,恢复连日奔波的消耗。他取出水囊,小心地抿了一小口,滋润干裂的嘴唇。目光则习惯性地扫过洞穴内部,检查是否有危险。

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对面穴壁的下方。那里,靠近地面的岩壁上,似乎有一些非天然的刻痕。

他心中一凛,立刻警惕起来,手握刀柄,小心靠近。借着从裂隙透入的昏暗光线,他看清了那些刻痕,那是一些极其潦草、却带着独特风格的符号和简笔画。其中几个符号,他再熟悉不过,正是父亲刘正荣笔记中常用的、代表方向、危险和临时标记的私人符号。

是父亲!父亲当年西行,也曾到过这里,在这个洞穴中停留过。

刘臻的心脏猛地一跳,呼吸骤然急促。他蹲下身,用手拂去符号上的积尘,仔细辨认。符号刻得十分匆忙,甚至有些扭曲,显示出刻录者当时的紧迫或虚弱。除了方向标记(指向西方偏北)和代表“极度危险”的警示符号外,还有几个简笔画:一个扭曲的、如同眼睛的图案(与“蛇瞳”标记类似但更古老),旁边打了一个叉;一个简单的塔形标记,塔顶有一个破碎的缺口;最后,是一个由三道波浪线组成的符号,旁边标注了一个问号。

这些图案意味着什么?眼睛打叉,可能表示父亲在此遭遇了“蛇瞳”或类似势力,并发生了冲突?塔形标记有缺口,是指魔眼塔吗?难道父亲也曾试图攻击魔眼塔?而那三道波浪线是指“寂灭海”,还是其他什么?

刘臻强压激动,在洞穴内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终于,在洞穴最深处一个隐蔽的石缝里,他的指尖触碰到了一件硬物。他小心地掏出来,那是一个用油布紧紧包裹、只有拇指大小的东西。

油布已经发脆,但包裹得很严实。他屏住呼吸,一层层轻轻打开。里面露出的,是一块不规则形状的、颜色暗沉如铁的金属片,边缘有些磨损,表面刻着一个极其细微、却无比清晰的印记那是一个由简单线条勾勒出的山峦形状,山巅有一颗小星。这正是刘氏家族传承的、代表“守山人”身份的隐秘印记。

是父亲的遗物,毫无疑问!

金属片入手冰凉沉重,非金非铁,不知是何材质。刘臻尝试将一丝内力注入其中,金属片毫无反应。他又尝试用“生”“息”双石的能量接触,这一次,金属片微微温热了一下,但依旧没有更多变化。

父亲留下此物,必有深意。它是否是一个信物?一个钥匙?还是仅仅是一个身份标识?

刘臻将金属片紧紧握在手心,仿佛能感受到父亲当年留下的温度与决绝。他仿佛能看到,许多年前,同样是在这片绝地,父亲或许也遭遇了风暴,在此躲避,刻下标记,藏起此物,然后继续走向那未知的、夺走了他生命的西方。

父亲到底发现了什么?他最终去了哪里?是葬身寂灭海,还是落在了“蛇瞳”或“影月”之手?

无数疑问涌上心头,让刘臻心潮澎湃。但此刻,并非沉溺于悲伤与猜测的时候。他将金属片用新的油布仔细包好,贴身收藏,与那枚赤魈族的赤玉令牌放在一起。父亲留下的线索,与“镇之石”的方向(西方偏北)大致吻合,这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外面的风沙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才渐渐平息。当刘臻从洞穴中钻出时,眼前的世界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黄沙,许多岩柱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他根据父亲留下的方向标记,结合双石的感应,调整了路线,向着西北方向继续前进。

父亲的足迹,如同一盏微弱却永不熄灭的灯,在这片死亡之域中,为他指引着方向,也加重了他肩头的责任。他不仅要找到“镇之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