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苏大强他们吃的是大米饭,一碗腊肉,一小盘的炒鸡蛋,以及一盘青菜。
这饭菜,都赶得上以前过年了。甚至过年都吃不到那么好,毕竟三叔一家受宠,他们和二叔一家最多只能吃一筷子。
“娟呀!以后早上给小龙和小兰煮两枚鸡蛋,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苏大强跟儿媳说道。
“爸!哪能天天吃鸡蛋?他们……”
她心里虽然也想让自己儿女吃好点,但也要考虑家里的实际情况才行。
尽管现在搬出来,生活品质是提高了,爸手头也有了些闲钱,但也得精打细算才行。她是从艰苦岁月活过来的人,知道要怎么持家。
苏大强摇头:“听我的就行。”
得!这回阿娟不说话了。
爸是家长,作为儿女后辈,他们得听话。
同时,她心里也感动。爸不仅把这个家交给她管,还对她儿女那么好。
“爸,我们家哪有那么多鸡蛋?”秀秀道出问题关键。
她倒不是羡慕妒忌侄子、侄女能每天吃鸡蛋。
“是呀!我看一个星期吃一次就差不多了。”苏永年也说道。要知道,他们小时候别说一个星期,一个月能吃一次鸡蛋,都得烧高香。
“那不是你们担心的问题。”
好叭!
吃了饭,刚收拾碗筷,苏大明就带着老婆和两个女儿来了。他的大女儿和苏大强的大妹、二妹都已经嫁出去。
“老二来啦?水莲、文慧,过来吃饼。”苏大强开口道。
他今天还带回来几个牛舌饼,小龙和小兰一直馋着呢!刚才吃饭都不香了。
牛舌饼是北方的传统小吃,因形如牛舌而得名,以前的烧饼铺都有供应。其松软可口,一般用来夹油条、油饼或牛肉,还可夹葱爆肉吃。
今天在集市遇到,苏大强也就买了几个。
“大伯x2,我们吃过啦!”
水莲和文慧两姐妹礼貌地打招呼,她们内心对大伯有感激。要不是大伯忽然要分家,她们现在的日子恐怕也不好过。
苏大强拿了一个,掰开两半,分给了她们两姐妹。
这牛舌饼比巴掌还要长,一个就挺大的,即便两个人分,分量也不少。
小龙和小兰一点点吃,掉到地上的碎渣都捡起来放嘴里。
“大哥,永丰跟我说,爬猴能卖钱,一斤多少钱呀?”苏大明夫妇,现在哪有什么心思吃牛舌饼?满脑子都是捉爬猴赚钱。
“急什么?明天我去问问。你就带个桶?”苏大强看了眼他的装备。
苏大明把手电筒掏出来:“不止,我还借了手电筒。”
是的!他也没手电筒,这是借来的。
家里其实有手电筒,但苏老头当宝贝一样,除了老三家能用,他们碰一下都要被说,更别提现在分了家。
碰都碰不了。
“今晚有点闷,适合捉爬猴。”
苏大明虽然很少捉那玩意,但生活经验告诉他,这种天气爬猴多。
众所周知,知了猴的出土时间通常集中在每年的夏至到立秋之间,尤其是雨后初晴的夜晚,土壤松软,湿度适宜,是它们破土而出的最佳时机。
此外,知了猴多在黄昏至午夜之间活动,因此,选择这个时间段进行捕捉,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最后,天气变化也很重要,如果连续晴朗或闷热天气后的傍晚,知了猴活动更为频繁。
“那我们现在出发?”
他是迫不及待了。
出来的时候,为了不让爸妈和老三一家起疑,他们还分批出门。
“急什么?那边有竹子,你去削几根竹签,能用上。另外,永年做了些火把,一会你们也可以拿两三个。”
随后,他告诉大家,晚上要注意安全,这年头的蛇可不少。
要是被簸箕甲等毒蛇咬一口,基本上就没命了。
“谢大哥,对了,你们往哪边走?”苏大明去削竹签,还一边问。
“我们今晚往南边和北边找。”
“行,那我去东边看看。”
尽管别凑一起,目前只有他们两家人,大把地盘可以去。
准备就绪,他们出发了。
捉知了猴也是有技巧的,尤其是还在地下的知了猴。
知了猴在地下时会发出微弱的叫声,虽然不易察觉,但在安静的环境中仔细聆听,可以大致判断其位置。
新出土的知了猴会在地面上留下一个小洞,周围土壤较为松散,有时还会伴有新鲜泥土的痕迹。
一旦发现疑似洞口,不要急于挖,应先用手指轻轻拨弄周围土壤,确认无误后,再用竹签沿着洞口边缘轻轻挖掘,避免伤及知了猴。
大家都下意识朝有树的地方走去。
今晚的月光还挺亮的。
村里稀稀拉拉的灯光,有些屋子什么没有光传出来,里面的人估计已经睡觉了。这个时代的农村人都睡得早,主要是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当然,主要还是不想浪费火水。
火水是他们这里的叫法,外面叫煤油。
“爸,你看这棵树。”苏永乐跟着苏大强走。
他的目光落在村里的一棵榕树上,只见树干上爬满了知了猴,粗略看,有二三十只那么多。
好家伙!
这个时代,资源就是丰富呀!
“小心点,这是伯公树。”苏大强跟小儿子说道。
伯公树是他们这里的信仰之一,很神圣,不能砍。
他们这地区,人们普遍流行敬祀“伯公树”,古榕、古樟、古松、古杉、枫树、荷树、桂花等都可以是伯公树。
“伯公”其实就是土地伯公。
苏永乐属猴的,爬树很厉害,三两下就爬上去,将那些知了猴一个个逮住,放到苏大强举起的桶里。
等捉完了伯公树上的知了猴,苏大强让小儿子拜几下伯公。
打扰了。
伯公不会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