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苏永丰催着自己老爹出发。
“爸,快点。”
都日上三竿了。
“急什么?我们先去公社找梁主任。”苏大强说道。
买拖拉机这种超大件,最好就是找领导帮忙,能省去很多力气。就不知道公社有没有新的,二手的肯定有,只要他开口,相信公社也会低价处理一辆给他。
两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前往公社。
道路修过就是好走,平坦,没什么颠簸。当然了,有上坡的路段,苏永丰得跳下车,不仅要走路,甚至得帮忙推车。
所以,还是烧油的车子好,上坡都不怕。
此时此刻,苏永年也已经把他们八队的生姜全部收完。老规矩,还是生产队派马车送到公社去。
一共挖了1652斤,比想象中还多些。
“给990块就行了。”王卫民开口道。
本来是991.2元的。
那一块两毛钱,他看苏永年都没零钱,干脆自己抹去。这段时间,他们生产队靠苏大强挣了不少,一两块钱就没必要计较了。
苏永年也不客套,确实没有零钱。
他从一沓100张的10元大钞中抽出来一张,然后把那99张挪过去。
“数一数。”
确认无误之后,会计苏大宪登记入账。今年,生产队进账不少,财政比较宽裕,可以干点大事了。
他们商量过,打算将未完工的水库给彻底挖好。
这就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
人力一直不缺,缺的是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财力。没有钱,好多事是干不成的。
“永年,听说你爸要给永丰买辆拖拉机?”有人禁不住打听道。
苏永丰的性子跳脱,这种事情肯定不会藏着掖着,早就传开了。
“嗯!今天去买。”
众人听后,又是一阵失神。我的天!现在苏大强太豪横了吧?三转一响就不说,队里都还没通电,电视机就搞回来。现在,拖拉机都要买。
农村人家,谁会买拖拉机呀?
苏大强创造了多少个全村第一?
周围的人举起拇指,恭维道:“还是你爸厉害,一辆拖拉机,不得要好几千块?”
王卫民有点见识,说道:“二手的话,倒是不太贵,两千左右都能买到,跟永年家的彩色电视机差不多价格。新的话,怕是要翻一两倍才行。”
众人不由再次倒吸一口凉气。
不敢想象,最近苏大强挣了多少钱。然而,羡慕归羡慕,大家没有眼红。要不是苏大强,他们连口汤都喝不到,还眼红个屁呀!
“强叔是万元户了吧?”
“这不废话吗?”
三转一响奇了,还有电视机、拖拉机,他们听说还准备盖房子。不是万元户,能这样折腾?
王卫民笑而不语。
他不会告诉社员们,人家苏大强要拿出超两万元盖房子。这消息要透露出去,其他人不得傻眼?
毫无疑问,现在苏大强已经是他们八队的首富。
“行了,该干嘛干嘛去。”王卫民开始赶人。
另外,他还带着一队人去帮忙埋电线杆,争取早点通电,大家都盼着呢!
……
苏大强两父子来到公社,直奔梁副主任家里,被告知不在家,去县城了。于是,苏大强转去王主任家,反正也是附近,没几步路。
不曾想,王主任也不在,王主任的老婆让自己妹妹招待一下,她赶紧去叫人回来。
张旭华两口子已经搬到乐青公社来,暂时住在他们姐夫家。
工厂虽然没有住房安排,但有住房补贴,所以他们两口子也没要求安排住宿。这两三天,她会在附近走动、走动,看能否租一栋房子。
等租好房子,他们再把孩子、父母接过来这边。
两口子非常看好乐青公社以后得发展,毕竟他们姐夫和他们透露过工业园的事。要知道,就连县里都没有这等野心。
要不是他们现在不宽裕,他们都想直接在这里买一栋房子。
“旭华这两天很忙吧?”苏大强问道。
张旭华的老婆点头:“是呀!又要和工地那边交涉,又要去找人打造那些榨油的工具。”
古法压榨花生油的工具,绝大部分都是木头做的,只要给钱,倒也不难制造。加上还有王主任帮忙,事情也就更加好办了。
闲聊了一会,王主任骑着自行车回来。
“大强,回来了呀?怎么样?省城好玩吗?”
苏大强笑道:“还行吧!这是我家老三苏永丰,永丰,叫人。”
“王主任好!”
王主任哈哈一笑:“叫什么主任?喊王叔。”
苏永丰本就是个精明的小子,一听,赶紧顺着竿子爬。有个公社主任当叔,以后他至少不怕被人欺负。
“这就对了,以后在公社碰到什么困难,来找你王叔。”
苏永丰真不客气:“王叔,今天来就有个事想请您帮忙。”
“哦?说来听听。”
苏大强没说话,让儿子自由发挥。这些人际交往、人情世故,他迟早也是要自己面对的,就当是锻炼吧!
“我想买一台拖拉机,以后在我们公社,或者跑一跑附近公社。”苏永丰搓了搓手。
“要新的,还是二手的?”
买拖拉机,这事对王主任而言,确实不是什么让他为难的事。人家又不是不掏钱,只是想走他的门路,省去一些麻烦而已。
“有新的最好。”
“公社前两年申请了10辆,现在还有两辆没分派出去。放心,还没开过的,你要的话,我让人分一辆给你,价格也比市面上低一些。”王主任对公社的“资产”还是有所了解的。
原本,那10辆拖拉机是给下面生产队申请的,但他们高估了生产队的财力。
根本没钱买,或者说不舍得花那笔钱。
如果是免费用,各个生产队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