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都市言情>80年代:我有一个卖货平台> 第71章 司机的收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 司机的收入(1 / 2)

得亏二队的人多,挖姜速度极快,好几百人一起挖,那场面很多人估计没见过。一个钟头都还没到,就挖了四千多斤。

“看样子,今天就能挖完。”苏永年开心道。

“天黑之前,肯定没问题,我们队人多。”陈队长笑道。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绝对是没有错的。

不得不说,二队种的生姜是真的多,远超王卫民和苏永年的想象。这哪是上万斤?全部挖完,没有十万斤,也有八万斤吧?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便挖了三万七千多斤,已经把那辆半挂车装了一小半。

“苏老板,走!我们去吃饭。”陈队长招呼道。

必须好好招待苏永年,人家让他们二队今年的收入翻倍。

须知道,他们往年生姜是一两毛钱每斤,甚至更少。然而,今年6毛钱,价格上翻了三倍还多。

尽管嫩姜的产量不如老姜,大概差个三分之一左右,但综合起来算,总收入肯定能翻倍的。

“对了,司机怎么称呼?一起吃饭呗!”

苏永年去喊司机,他也不认识司机。

今时今日,司机依旧是大家心里羡慕的职业,至今还流传“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也不换”的话。

这当然是有些夸张了,但也反映出大家对司机这个职业的向往。

主要是成为一名司机的难度也很高。

学车得靠人工来教,得先跟着师傅去学汽车的知识,弄清楚发动机、变速箱之类的构造,接着在师傅操作的时候在旁边看着,然后才能够开始练习实际操作。

苏永年掏出烟:“师傅,怎么称呼呀?一起去吃饭吧!”

司机虽然是平台派出的机器人,但跟真人貌似没什么区别,能和人正常交流,可以抽烟、喝酒、吃饭等。

“免贵姓赵,赵海。”司机从车上跳下来,接过苏永年的香烟。

他也不客气,跟着苏永年去吃饭。

路上,还有人打听赵海的收入。毕竟司机这职业,对他们农村人来说,还是有点遥远,只是听说司机的月薪很高,具体有多高就不知道。

“哈哈!几百块吧!”赵海打着哈哈,随口应付道。

这年头,开那么大的货车,几百块一个月是很正常的收入,有些司机甚至能上千元,一年就能赚下一个“万元户”。

(在电影《一路顺风》中,卡车司机安得乐一个月就挣了差不多一万元。)

苏永年没什么感觉,并不惊讶。他现在挣得更多,一天好几百块钱呢!月收入超万元,自然不会羡慕赵海。

刘同也还好,他现在的收入也不低,一百多呢!虽然跟赵海没法比,但也打败了在场除了赵海和苏永年的所有人。

但二队的人就不一样了,听到卡车司机一个月挣好几百元,都瞪大眼睛。

司机一个月的收入,就顶得上他们好几年。

可惜,看赵司机的年龄,应该是有老婆的。不然,高低得给他介绍一下自己身边未嫁的女子。成了的话,那不一飞冲天吗?

中午这一顿,陈队长安排得还是蛮丰盛的,有鸡,有鸭,有鱼,还有猪肉,一桌子好几道硬菜。

“来,苏老板,我敬你一杯。”

苏永年连忙站起来:“陈队长,你太客气。我其实也是打工的,不是什么老板,叫我小苏、永年、苏永年,苏同志都行。”

一旁的刘同却不希望苏永年被看清,插嘴一句:“苏总,你也别谦虚,谁不知道你爸是老板?”

得!陈队长他们不敢有任何怠慢,跟着刘同称呼他为苏总。

吃饭时,有人看苏永年年轻,便拐弯抹角地打听他有没有娶媳妇,大有给苏永年安排对象的架势。

就连陈队长都没阻止。

如果苏永年真成了他们二队的女婿,以后他们二队也沾光,收东西是不是会照顾一点?

苏永年哭笑不得,只好表示,自己儿女都有一双了。

刘同笑道:“苏总,你不是还有三个弟弟吗?”

哦?

陈队长等人一听,马上眼睛发光。

还有机会。

苏永年这倒是没有反驳,弟弟们确实还没结婚,虽然他们家现在的情况不愁娶不到媳妇,但万一有良配,也不能拒绝吧?

别说他的弟弟了,哪怕是他爸苏大强,只要还想续弦,肯定也不愁女人,甚至不乏黄花闺女。

“我弟他们的事,得问我爸才行,我做不了主的。”苏永年将麻烦推到自己老子身上,免得这些人来烦自己。

而且,他说得也没错,弟弟们的婚事,肯定得他爸点头才行。

吃饱喝足后,他们继续挖姜、收姜。

傍晚时分,终于把所有姜给挖了,一共75935斤。

二队的人看着那么多姜全部装上一辆车,都惊叹那辆车的巨大,七万多斤呀!竟然也只是勉强装满。

“对一下数,看看有没有问题。”苏永年跟陈队长说道。

双方都有本子记数,这可是“大宗买卖”,双方都不敢随意。尤其是对生产队来说,这些姜是他们队最重要的进项,不容有失。

第二生产大队的会计对了一遍。

“没有错!”

苏永年把装有现金的包打开,从里面取出五大摞的10大钞,让围观的人眼珠子都要看直了。

往年哪有这么多钱呀?

“总共是45561元。”说着,苏永年把其中完整的四摞现金移过去,接着又从最后一摞点出5560元,再从口袋摸出一块钱。

“你们清点一下。”

陈队长他们没有客套,几个人一边清点,一边检查是不是真币,而且还点了两遍,确定无误。

他们很高兴,去年的生姜更多,但卖的钱连今年的一半都不到。

四万多元,在农村不说是天文数字,但也绝对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

“苏总,生姜明年还收吗?什么价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