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清清楚楚。
刘备越听,脚步越慢,心情越发的沉重,也越发的沉默。
眼角甚至还有泪光闪动。
同三国演义中动不动就爱哭的刘备相比,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其实是一个很少流泪的人。
因为出身底层的刘备心中十分的清楚,哭、流泪没有任何的作用。
哭,饿瘪的肚子不会自己鼓起来!
哭,卖不出去的草鞋,也不会有人来买!
眼泪不会让涿郡冬日的寒风变得温暖!
眼泪也不会让那些瞧不起他的眼光变得尊敬,只会更加的变本加厉!
真实的刘备其实一个很无趣的人,少言寡语,不怎么喜欢喝酒,也不太喜欢与别人开玩笑。只有偶尔在刘平、关羽、张飞他们这些关系最为亲近之人的时候,才会展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在这一点上,刘平从小就在刘备家长大,心中十分的清楚。
但刘备的内心却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历史上夷陵之战,刘备战败,黄权投降曹魏,按律法来说,将领叛国,留在成都的家人应该被诛杀。当时魏国的官员都劝黄权赶紧发丧,但黄权却坚持要再等等。
后来得到消息,成都的确有官员上报要抓捕黄权的家人,但刘备选择了拒绝,而且还主动承担了责任,“是我对不起黄权,不是黄权对不起我。”
之后善待黄权的妻儿老小。
蜀汉快要灭亡之际,黄权留在成都的儿子黄崇同诸葛瞻在绵竹抗击邓艾,兵败之际,黄崇本可以选择投降邓艾去找自己在曹魏当官的哥哥,但他却并没有那么做,而是激励部下,奋战至死!
这源于刘备出身底层,知晓底层的不易,二来则是源于刘母的言传身教。
听着这一个个死去的人,刘备心中很清楚,这些对于一个底层百姓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也离他而去,留下自己和母亲,织席贩履,狼狈度日。
这是真正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