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有些不信邪,自己也过去试了试。
发现的确废不了多大的力气,就可以让石牛离地。
之后太史慈、田豫也分别上去试了试。
“不可思议!”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太史慈震撼道。
“天下奇事!”
“天下奇事啊!”
在谯县停留了三天。
刘平便带着许褚离开了谯县,不过并不是南下继续剿匪,而是先把这些俘虏给带回去。
本来许褚还想带千余名族人加入刘平麾下的。
但经过刘平的选拔与考核,再加上刘平这里的规矩,有一部分人受不了,最终只有六百多人作为新兵加入。
刘平先是带着俘虏返回小沛,而后又继续南下。
花费了半年的时间,扫平了沛国境内的部分大伙贼寇、流匪、还有黄巾!
刘平凭借这一事迹名震豫州、以及周边地区!
剿匪获得了大量的金钱、粮食还有劳动力。
而且,因为刘平的活动,也让刘备在沛国境内的威望暴涨!
北方有张飞、牵招驻扎。
刘平则是驻扎到了南方的龙亢县,并且获得了本地大族桓氏的支持。
其实桓氏也不太想支持刘备的。
但没办法,袁术太烂、太垃圾了!
对方这些年先是搞烂了天下第一大郡帝乡·南阳郡,而后又把整个淮南之地搞的乌烟瘴气。他们桓家不想遭灾。
相比之下,刘备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刘平屯兵龙亢,不但获得了桓氏的支持,更还有南方下蔡、平阿等县的支持。
这些县城就紧挨着寿春,袁术的恶臭行径看的一清二楚!
对方身上虽然有袁家的标签,但也引起了世家豪族的反感。
他们这些世家为什么会崇尚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声,并不是这个名声真有多好,而是可以为他们带来利益。
一旦当这个四世三公不能为他们带来利益,甚至还损坏他们利益的时候,什么狗屁四世三公!他们才不会理。
刘平平定匪患,刘备恢复民生,让不少人心生好感。
如果南边的是袁绍,他们不会拿自己的正眼去瞧刘备。
但那边的人是路中旱鬼袁长水。
沛国人刘馥原本在袁术麾下,也返回了自己的家乡,沛国相县。
刘备得知之后征辟对方为自己的长史。
这长史原本是给荀攸留的,但荆州传消息回来,荀攸婉拒了。
另外的赵俨、杜袭也都没有响应刘备的征辟。
在这些颍川士人的眼中,此时的刘备根本不算什么,本钱太少了,瞧不上。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刘备虽然是豫州刺史,但统治范围却没有覆盖他们的家乡,颍川郡。
刘馥响应了刘备的征辟,成为了刘备的长史。
刘馥擅长治民之术,帮刘备制定了许多恢复民生的计划。
刘备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同意,拨钱拨粮,这些钱粮一部分是徐州陶谦支援的,还有一部分是刘平从曹操身上得来的战利品,还有就是在沛国剿匪所得。
刘馥大为高兴。
作为沛国名士,利用自己在沛国的影响力也号召沛国的世家豪强,捐钱捐粮,并且配合刘备的统治。毕竞他就是沛国本地人。
能够恢复家乡的繁荣、和平与安定,内心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感、荣誉感。
而且可以大大提升自己在沛国的名望,从“沛国名士”向着“豫州名士”迈进。
龙亢桓氏、汶县陈氏、蕲县闻人氏、下蔡长氏等沛国南边的世家豪强纷纷响应,支持刘平在南边的龙亢驻军。
刘馥还有这些沛国世家豪强支持刘备,并不是他们已经真心决定支持刘备,效忠刘备了。
而是一种最简单的“家园保护心理”,借助刘备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家族利益不受外部势力的侵犯。就像是曹操成为兖州牧的时候,兖州世家纷纷支持一样。
而一旦等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开打,这些世家就纷纷反水,背叛曹操,倒向袁绍。
不管怎么说,现在大家最基本的利益是相同的。
刘备想要恢复沛国的民生,而这些沛国世家豪强认可刘备的军事实力,想要刘备为自己提供一个安稳且安全的外部环境。
所以现在双方是利益相同的盟友。
当然沛国那么多世家豪强,肯定也有支持袁术的,只是现在没有表露出来而已。
有了诸多世家豪强的支持,刘平在南边的龙亢非常平稳的驻扎下来。
之后又派遣田豫回去,将两千多步兵带了下来。
另外刘平又任命许褚为都统,连同他自己的六百多宗客,以及都统太史慈、田豫手中分出来的多余的骑兵、又募集新兵数百人,组成一都。
许褚这一都虽然是新组建的,但战斗力可不弱。
首先就是太史慈、田豫分出来的老兵,其次许褚带来的宗客也不是一般人,都是武艺高强的游侠,历史上许褚带着这批人投身曹操麾下,称之为“宿卫虎士”,为先登,斩首万计。
因军功,封侯者多达数十人,授官封将军,官封都尉、校尉的也超过百人。
是真正的精锐!
除开这部分本部兵马外。
刘平麾下还有另外一股势力。
那就是世家豪强的族兵。
也是三个都,六千人。
由龙亢桓氏的桓武、下蔡张氏豪强张峻、蕲县闻人氏闻人述三人统率。
本来是有上万人的,不过刘平经过刘平的裁汰、挑选,就要了六千人。
这六千人,名义上归属刘平,作战的时候也有指挥权,但全都由世家豪强的部曲组成,刘平也基本只有指挥权,无法插手进去。
当然好处就是不用刘平养,武器铠甲什么的也都是由世家自己供给,毕竟是他们自己的部曲。他们的待遇和刘平麾下的士卒待遇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