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正之死的案子还未查出结果,这件案子,倒是已经被捅到了皇帝的面前。
朝臣之中,看李知行不爽的不在少数,眼下好不容易有一个机会能够给李知行一点厉害瞧瞧,这些人自然都是不会放过的。
已经被皇帝散养了一段时间的李知行,终于在这一次的案子发生之后,再度被常恩公公带到了皇帝面前。
“参见皇上。”李知行拱手行礼。
坐在上面的皇帝却久久都没有回应。
李知行也没有动,继续维持着原来的动作。
终于,在长久的沉默之后,似乎是常恩公公无意识得咳嗽了一声,皇帝这才象终于注意到地下还站着一个人一样,摆了摆手,“别站着了,坐下吧。”
能够让皇帝赐座,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不过,眼下皇帝这反应,却让李知行有些摸不着头脑。
按理来说,皇帝应该对他兴师问罪才是,绝对不会是这样的心平气和。
“陛下,皇城司的案子”李知行开口,准备先发制人,然而,他的话都还没有说完,皇帝就已经先开口了。
“那个案子,朕已经有所耳闻,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来告诉朕,是你这个皇城司指挥使,滥用职权,将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逼迫致死。”
这样的话落在李知行的耳中,只能让他觉得可笑。
“陛下相信这样的话么?”李知行也不藏着掖着,开口就问。
皇帝轻笑了一下,“朕相不相信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大夏的百姓们要如何相信?你身为皇城司指挥使,杀一个人居然还要偷偷摸摸的,不光是这样,甚至还给人留下了把柄,李知行,这么多年了,你从来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皇帝的训斥,一如既往。
李知行心中只道了一句“果然”。
皇帝生气的不是他居然靠着皇城司指挥使的身份杀人,而是在动手之后反而还留下了罪证。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皇帝显然会开始怀疑,那么从前帮皇帝做事的时候,李知行是不是也曾经这样不小心,给别的人曾经留下过把柄?
“这件案子,跟我没有关系。”李知行终于矢口否认。
“跟你没关系,那那个银制的鬼面具为什么会在尸体的身上?旁人虽然不知,但是你自己应该很清楚,同样款式的鬼面具,在整个皇城司拥有的人不超过三个,另外两个作为你的副手,两年前就被调到西离边境探查地方动向去了,如今有这个面具的,京城之中唯有你一个。”
皇帝对皇城司的事情,也是如数家珍。
这么说来,这件事情的幕后黑手,实在是非李知行莫属了。
可——
“不管皇上信不信,这件事情,确实是与微臣没有关系。”李知行甚至连解释都懒得解释。
他很清楚,皇帝刚刚说的这些话,根本就不是真的在推理这个案子的情况,而是借着这些话,在敲打他。
那在西离边境的人其实也可以回来,他们也都是皇城司里的好手,如果短时间之内离开边境回到帝都,其实那边的人是发现不了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与皇帝的你来我往,终于给李知行一直堵塞的脑子找到了一点能够破案的方向。
不料,皇帝的声音继续传来,“朕自然知道你做事都有你的道理,其实你想要证明这些事情也很简单,只要你能够拿出你的那张鬼面具来,相信没有人能够在怀疑你。”
“陛下,不妨直说,到底想要说什么。”李知行在听到让他拿出那个铁面具来的时候,便已经猜到了,说不定这一切的事情,最终的策划方就是皇帝。
所以,他早就知道了苏文正是西离国的细作。
也早就知道了他看在苏曦尧的面子上,要放苏文正一条生路。
李知行早就应该想到的,即便皇城司的人再如何相信他的领导,可给这些人发俸禄的,始终都还是皇帝。
皇城司的人自然都是人精,他们最懂得到底应该要帮谁才能够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呵呵。”皇帝又轻笑了一声,‘知行,你很清楚,若是放到从前,朕对你的期望是十分深厚的。’
这样的客套话,听在李知行的耳朵里,只觉得刺耳又不耐烦。
他在京城待了十年,如果不是为了帮着陆景翊登上那九五之尊的宝座,他是绝对不会在这乱象丛生的京城里待上这么长的时间的。
“可是你,却一次又一次得让朕失望。”
皇帝重重得拍了一下桌子,边上的常恩公公眼皮未抬,但是双眼微微眯了一下,已经感应到了在这之后一定会有超级大的风雨出现。
天子之怒,那可是不得了的。
“陛下,并非是微臣让你失望。”李知行昂首,“反而是陛下,让微臣失望了。”
对这个国家失望。
对这个皇帝失望。
毕竟,这十年的时间里,皇帝为了保证朝中三家势力的稳固,牺牲了多少人进去,不光有普通的老百姓和大臣,甚至也还有几位皇子和皇女,
若不是有他护着,想来可能连陆景翊都已经遭了毒手。
毕竟这位皇帝也是不会在乎自己孩子的性命,他还坐在那九五至尊的位置上的时候,他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今知道了李知行其实一直以来真心帮着的人都是陆景翊,所以这位皇帝才会格外恼火。
“好啊——”皇帝听见李知行的话,瞬间狞笑,“既然你觉得你对朕失望,那么朕就让你看看,作为皇帝,到底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话音一落,他就已经摊开了面前的明黄色绢布。
常恩知道他又要下旨,赶紧去边上候着。
李知行正在气头上,自然不会象常公公那样凑上去,因为他以为,皇帝一怒之下下的圣旨,就算是要砍人,那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