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时节,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大雪,将整个灵山学院,装点得银装素裹。
许绾刚从灵山广场晨操完毕,随九阳真人踏云而归,此刻她静静地盘坐在团蒲之上,手持拂尘,身体因着冷冽的空气而不禁微微颤抖。
灵山的冬天,真的是异常的寒冷,连那河流与湖水都已尽数结冰,
然而每日卯时,许绾仍需坚持起床参加晨操,由她站在那高台之上,手持长剑,引领众人翩翩起舞。
大殿之内,许绾目光专注地看着高台上的九阳真人讲着深奥的道法,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已经闭关一个月的柏渊师兄。
这段时间里,她再也看不到柏渊师兄那熟悉的身影,听不到他那精彩的经文讲论,心中不禁感到空落落的。
“静莲,道家三诀是哪三诀啊?”
九阳真人那洪亮的声音如同晨钟暮鼓,将许绾从对柏渊那深深的思念中猛然拉回。
她立刻站起身,将手中的拂尘轻轻持在两手之间,躬身作揖,姿态恭敬而优雅,
回答道:“回师父的话,道家三诀分别是静心诀、清心诀与冰心诀。”
高台之上,九阳真人微微颔首,目光如炬,投向下方的许绾。
他手扶长须,面容慈祥而威严,缓缓说道:“没错,那这三诀静莲可会背诵?”
许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婉的笑容,回答道:“那是自然,弟子早已熟记于心。”
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自信与从容。
然而,随即她又轻轻皱了皱眉,似乎有些不适,“不过,这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师父,您可以送件披风给我吗?”
九阳真人的面色突然变得凝重起来,他仔细打量着许绾,缓缓说道:“静莲,你竟无法承受这寒冷吗?
看来你体内的阳气还是不足,体质过于阴柔了。
你这参汤和人参也吃了有些时日了,居然还是不见起色,真是奇怪。”
许绾在心中暗暗骂着九阳真人,这师父三天两头就让我喝参汤、吃人参,是要将我变成纯阳之体吧。
我可是要留着这极阴之体,与师尊一同修炼那阴阳诀,共赴那极乐之境。
想到这里,许绾的眼神中不禁闪过一丝坚定与期待。
然而,面对九阳真人的询问,她也只能表面上装作恭敬听从,心中却暗自盘算着如何应付。
九阳真人从高台之上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炬,直视着下方站着的许绾。
他深知许绾那副看似恭敬的模样下,又藏着想要转移话题的小心思。
于是,他语气严厉地说道:“静莲,不得转移话题,速速将清心诀和冰心诀背出来,不得有误。”
许绾感受到九阳真人那锐利的目光,心中一凛,不敢再耍小聪明。
她手持拂尘,将背挺得笔直,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一字一句、清晰而坚定地背诵起清心诀和冰心诀来。
清心如水,清水即心。
微风无起,波澜不惊。
幽篁独坐,长啸鸣琴。
禅寂入定,毒龙遁形。
我心无窍,天道酬勤。
我义凛然,鬼魅皆惊。
我情豪溢,天地归心。
我志扬迈,水起风生。
天高地阔,流水行云。
清新治本,直道谋身。
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尘垢不沾,俗相不染。
虚空甯宓,浑然无物。
无有相生,难易相成。
份与物忘,同乎浑涅。
天地无涯,万物齐一。
飞花落叶, 虚怀若谷。
千般烦忧,才下心头。
即展眉头,灵台清幽。
心无墨碍,意无所执。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水流心不惊,云在意俱迟。
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
……
老君殿外,雪花仍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如同天空中洒下的点点繁星,点缀着九阳神宗的每一个角落。
那刺骨的冷风,似乎无孔不入,即便窗户紧闭,也依然能从那细小的缝隙中钻进来,从四面八方侵袭着这座古老的宫殿。
许绾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案台前,面前的白纸上,她正一笔一划、不厌其烦地练习着“道法自然”这四个字。
九阳真人要求她,一天之内必须写上十万遍,她已经从午时写到深夜的亥时。
此刻,天气冷得她手指几乎僵硬,连笔都快要握不住了,写的字也因此越发显得潦草难看。
许绾无奈地将笔挂在笔架子上,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心中默默念叨着这四个字,仿佛在寻找着其中的真谛。
可当许绾闭上眼睛,云澈的模样就浮现在她的眼前,如同刻印在脑海中一般挥之不去。
她猛地睁开眼睛,双手不自觉地环胸,仿佛这样就能为自己带来一丝温暖的慰藉,然而那刺骨的寒冷仍旧让她不由自主地打颤。
无奈之下,许绾又一次闭上了眼睛,双手合十,心中居然默念起自己为了云澈而专门发明的咒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师尊来,师尊来,师尊从四面八方来!
隔山绕山来,隔海的坐船来。
急急如律令!快来!快来!快来!
然而,尽管她虔诚地默念了一遍又一遍,云澈的身影却依旧没有出现。
但她没有放弃,依旧在心中默默地念着,希望奇迹能够降临。
玄清步伐矫健,端着一只托盘大步流星地走向案台,托盘上静静地躺着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红色披风。
他轻轻侧目,只见许绾正闭目凝神,双手合十置于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