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张正在被缓缓编织的蛛网,呈现在他眼前。他看到那笔十九万八千元,在进入“四海通达”的账户后,立刻被拆分成了十几笔更小的金额,然后像天女散花一般,汇入了数个不同的个人账户。经过几次毫无逻辑的来回转账后,这些资金又被重新归集,最终,汇入了一个位于加勒比海某个小岛国的、以离岸公司名义开设的银行账户。
所有的国内线索,到这里,戛然而止。
赵承平的后背,已经完全靠在了冰冷的椅背上。他知道,最关键的一步来了。他需要动用国际警务协作渠道,去查询那个海外账户的最终受益人。这个操作,不仅程序繁琐,而且风险极高,一旦惊动了对方,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但他别无选择。他必须知道,这张网的尽头,到底缠着一条多大的鱼。
他深吸一口气,在键盘上敲下了一行授权码,并附上了一段言简意赅的理由:“涉嫌重大职务犯罪资金外逃,情况紧急,申请即时查询。”
在他点击“确认”的那一刻,他的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他仿佛能感觉到,自己的这个指令,像一枚深水炸弹,投入了黑暗而深邃的大洋之中。
漫长的等待。
五分钟,像一个世纪那么久。
终于,屏幕上弹出了一个红色的、标注着“绝密”字样的反馈窗口。
窗口里,只有一行简单的信息:
账户最终受益人(beneficiary owner):wang, zixua
王……梓萱?还是子轩?或者自选?
这个拼音名字,没有任何对应的汉字,显得模糊而笼罩着迷雾。但赵承平在看到这个名字的瞬间,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在一刹那凝固了!
他的大脑,像被一道闪电劈中!他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快步走到办公室的保险柜前,用颤抖的手指输入密码,从里面取出了一个牛皮纸袋。
纸袋里,装着他追查了近一年的一位省内退休领导的背景资料。这位领导,在任期间曾主管全省的国土和城建工作,位高权重,但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一直未能被正式立案。
赵承平翻开资料,手指迅速滑过这位领导的家庭关系那一页,最终,定格在了他那位远嫁海外的独生女儿的名字上。
姓名:王梓萱!
就是她!
这一刻,赵承平感觉自己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而是独自一人站在悬崖的边缘,脚下是万丈深渊。他终于明白了,清源寺的工程,宏达建筑这家公司,甚至那个东海集团,都只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真正坐在幕后下棋的,是这个曾经权倾一方、如今看似安享晚年的“大人物”!
这不是一条鱼,这是一头潜伏在深海中的巨鲸!
他感到一阵因巨大压力而来的眩晕。他知道,这个案子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一个市局支队长的能力范围。任何一个轻举妄动,都可能招致毁灭性的反击,不仅会让案件流产,甚至会把自己和手下的兄弟们都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缓缓地走回办公桌前,坐下,第一次感到了刺骨的寒意和一丝犹豫。但当他的目光,再次落到屏幕上那些劣质钢筋和水泥的照片上时,他那颗动摇的心,又重新变得坚硬如铁。
他想起了那些未来可能会在佛堂里虔诚祈祷的普通百姓,想起了他们头顶上那悬着的、由贪婪和罪恶构筑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为一名警察,他没有退路。
……
第二天清晨,赵承平回到办公室时,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异常的亢奋而专注。他召集了自己最信任的几个核心组员。
“从今天开始,启动一级保密程序。”他的声音不大,但异常沉稳有力,“所有人,手机上交,切断一切不必要的对外联系。我们的对手,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他将任务布置了下去,每一个指令都清晰而精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他也让技术部门帮忙分析赵承平在寺庙拍到的文件残片和照片,看看能不能恢复更多信息。
盯梢的第四天下午,一直负责清源寺外围的老马,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推开了赵承平办公室的门。
他没有敬礼,也没有多余的寒暄,只是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和几张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照片,轻轻放在了赵承平的办公桌上。
“赵队,”老马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清晰,“鱼,出洞了。”
赵承平的目光瞬间从电脑屏幕上移开,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落在了那些照片上。
照片的背景是清源寺下山的那条公路,主角,正是那个戴着欧米茄手表的神秘中年男人。老马的拍摄技巧很专业,每一张照片都清晰地捕捉到了男人的侧脸和正面。他不再是那天在寺庙里故作虔诚的“居士”,而是一副精明干练的商人打扮,穿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他正从一辆黑色的奥迪a6里下来,在他身后,还能看到几个同样西装革履的随从。
“他每天都来吗?”赵承承平问道,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不,”老马摇头,“三天里,他只出现了这一次,在寺庙后山待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走了。非常警惕,车子直接开进了工地,我们的观察哨根本无法靠近。但是……”
老马顿了一下,翻开了他的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记录,说道:“我们对他离开后的行车轨迹,进行了全程不接触跟踪。他没有回市区,也没有去任何商业场所,而是直接去了城北的‘云溪山庄’。”
“云溪山庄?”赵承平的眉头微微蹙起。
这个名字他再熟悉不过了。那是本市最着名的高档别墅区,九十年代末由省政府牵头开发,最初就是作为一批离退休高级干部的“养老福利房”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