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农们齐声应道:“好!”
青娘将协议递给赵老:“赵叔,这是我们的承诺。”
赵老接过协议,激动得手都在发抖:“青娘,谢谢你。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标准和尊严。”
十一
仪式结束后,青娘和沈行舟一起将第一批直采的茶叶打包、封箱、贴标签。每一个箱子上都清晰地写着“南山高山茶”、“一芽两叶”、“生产日期”和“等级”。
“青娘,这些茶我们自己送下山吗?”沈行舟问。
青娘摇头:“我已经联系了李大壮。他会帮我们运到城里。我则直接去茶肆,准备试茶会。”
沈行舟点头:“好。我在山里等你消息。”
青年微笑:“行舟,谢谢你。”
沈行舟看着她,眼中满是真诚:“青娘,该说谢谢的人是我。是你让我看到了茶的未来。”
十二
中午,李大壮挑着茶箱来到茶园。他的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青娘,这是我们合作社的第一批直采茶啊!”
青娘点头:“李大壮,辛苦你了。路上小心。”
李大壮摆手:“不辛苦!能为我们自己的茶出力,是我的荣幸。”
他挑起茶箱,大步向山下走去。青娘和沈行舟站在茶园前,目送他远去。
十三
下午,青娘收拾好行装,准备回城。她将茶路笔记、评分表、协议草案和周老的建议一一收好,背上竹制茶箱。
“周老,茶农们就拜托您了。”青娘恭敬地向周老行礼。
周老点头:“放心去吧。我会定期来指导。”
青娘又向茶农们一一告别:“各位,我回城准备试茶会。你们在家按照标准执行,有问题随时联系我。”
茶农们纷纷点头:“我们会的。”
十四
青娘转身向山下走去。沈行舟送她到山脚。
“青娘,”沈行舟突然停下脚步,认真地说,“我有一个请求。”
青娘疑惑地看着他:“什么请求?”
沈行舟鼓起勇气:“等你回来,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更远的茶山。我想把我们的直采做得更大,让更多的好茶走出大山。”
青娘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好!行舟,我们一起。”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已经看到了更广阔的茶路。
十五
回城的路上,青娘的心情格外轻松。她知道,直采只是第一步,但这一步她走得坚定而扎实。她的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试茶会的细节——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高山茶的魅力,如何让合作社的茶叶走进更多的茶馆和家庭。
“青娘茶肆,将不再只是一家普通的茶肆。”她在心中默念,“它将是连接大山与城市的桥梁,是品质与诚信的象征。”
十六
傍晚时分,青娘终于回到了城里。她远远地就看到了茶肆门口的木牌,上面写着“青娘茶肆”四个大字。她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是她的家,也是她的战场。
阿福和陆砚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青娘,阿福激动地跑过来:“青娘,你终于回来了!”
陆砚也微笑着迎上来:“辛苦了。试茶会的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了,就等你的好茶了。”
青娘点头:“好茶已经在路上了。我们一起,把这次试茶会办好。”
十七
夜深了,青娘独自坐在柜台前,翻看着这次进山的茶路笔记。她在最后一页写下:
“直采,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信念。它让好茶走出大山,让诚信连接人心。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她合上笔记,抬头望向窗外。月光如水,洒在茶肆的瓦檐上。青娘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知道,属于她的茶路,才刚刚开始。
十八
第二天一早,青娘茶肆的门口挂出了一块新的木牌——“南山茶农合作社直采点”。过往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议论纷纷。
“青娘这是要做大啊。”
“听说她去山里收茶了,品质很好。”
“那一定要去尝尝。”
青娘站在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客人。她知道,这不仅是一块木牌,更是一份承诺。
十九
中午,李大壮终于将第一批直采的茶叶送到了茶肆。青娘亲自开箱验茶,确认品质无误后,将茶叶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
“青娘,这茶真香啊。”阿福忍不住感叹。
青娘点头:“这是我们合作社的第一批茶,也是我们的骄傲。”
陆砚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试茶会的邀请名单:“青娘,名单我已经拟好了。我们邀请了城里的几位名士、资深茶客,还有几家媒体。”
青娘接过名单,满意地点头:“好。我们要用品质说话,用诚信赢得信任。”
二十
傍晚,青娘站在茶肆的门口,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她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她知道,直采的决心不仅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也将改变很多茶农的生活。
“青娘,”陆砚走到她身边,轻声说,“恭喜你。”
青年微笑:“这只是开始。”
她抬头望向远方,仿佛又看到了南山的茶园。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她都将坚定地走在这条茶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