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出来的。"
她合上笔记,抬头看见沈行舟正望着窗外发呆。
"在想什么?"她问。
"再想回城的试茶会。"沈行舟转过身,"我在想,城里的客人会不会也像我们这样,认真地算一杯茶的价值。"
"会的。"青娘微笑,"只要我们把每一步都做扎实,他们就会看到。"
十一
夜深了,山里安静得只剩下虫鸣。青娘把笔记放进一个小木匣里,又在匣盖上写了四个字:"以茶为本"。
她熄了灯,躺在床上,却没有立刻睡着。她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闪过这几天的画面——遮雨棚、排水沟、黑板上的公式、茶农们认真计算的样子……每一个细节,都让她更加坚定。
"路,确实画清楚了。"她在心里说,"接下来,就是一步步走下去。"
十二
第二天一早,青娘和沈行舟一起去北坡。她想看看"老丛标准"执行得如何。刚到北坡,就看到赵老和几个茶农在茶行间忙碌。他们的动作比昨天熟练了许多,挑出来的茶样干净整齐。
"青娘,你来啦。"赵老热情地打招呼,"你看,我们按你说的做了。"
青娘接过茶样,满意地点头:"很好。叶质厚实,无病虫叶,无老叶。这就是我想要的'老丛标准'。"
她在笔记里又添了一句:"老丛标准可行,建议长期保留,并在明年春季扩种时参考此标准选苗。"
十三
中午,青娘收到了陆砚的来信。信里说,城里的试茶会已经定在三日后,邀请了几位名士和资深茶客,还请了一位有名的评茶师。陆砚在信里问她,是否需要准备什么特别的东西。
青娘看完信,对沈行舟说:"我们后天回城。"
"那山里的事?"沈行舟问。
"交给周老和各位组长。"青娘看向周老,"周老,这里就拜托您了。"
"放心去吧。"周老微笑,"有我在,标准就在。"
青娘笑了:"有您在,我更放心。"
十四
回城的前一天,青娘把"茶路笔记"交给了周老。
"这是我这几天的记录,您帮我照看。"她说,"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就按笔记里的方法解决。如果没有写,就按'品质第一'的原则处理。"
周老接过笔记,郑重地点头:"我会的。"
青娘又把笔记的副本交给了沈行舟:"你也拿着一份。我们在城里和山里,用同一本笔记说话。"
"好。"沈行舟接过,"我们用同一本笔记说话。"
十五
傍晚,青娘站在茶园的最高处。她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心中充满了感慨。她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并不容易,但她有信心走下去。
"茶路笔记,不只是我的。"她在心里说,"它属于每一个用心做茶的人。"
她转身下山,脚步坚定而有力。月光洒在她的身上,仿佛为她披上了一层银色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