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国,兰州。
作为陇右道曾经的第一雄城,兰州在凉国建立之后,便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中心。
当然。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因为崔文渊造反前,就是兰州刺史。
此时此刻,兰州城中的气氛有些压抑。
来往的各族商贾在进入兰州城的时候,都要在城门口处接受严格的盘查,大街小巷上,到处可见巡城的士卒,气氛相当的紧张。
之所以这样,原因也很简单。
凉国的开国之君崔文渊,已经不久于人世了!
为了在王位传承的紧要关头,防范有宵小之辈趁势作乱所以才这么干。
先前的刺史府,如今的凉国王宫中。
已经年过七旬的崔文渊躺在床榻上,浑浊的双眼半眯着,眼神空洞,好似人已经死了一样。
崔文渊在隆兴十六年,起兵反叛大魏,割据一方之时,就已经年近五旬了。
二十多年下来。
他可谓是夙兴夜寐,身子骨在今年秋天到来之后便彻底垮了!
时至如今。
他的死亡,已然进入了倒计时……
“父亲!”
病榻旁,崔文渊的三子崔辰修咬了咬牙。
脸上带着明显的悲戚之色,只是眼神中,却似有似无的夹杂着些许…激动的神色?
自己父亲即将离世,这固然让人感到悲伤不已。
可一想到这,梁国的千里江山即将落到自己手上,以及一想到大魏关西道如今的乱局,崔辰修就不禁略感激动!
“父亲,关内传来消息。”
“关西道爆发兵变,包括大魏宰相李明轩、雍州大都督房眩,关西道总兵秦廉中等在内的一应官员,几乎被兵变的士卒杀了个干净!”
“大魏的关西道,彻底乱套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大魏肯定要派众臣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儿臣以为,这个人非赵可怀莫属!”
崔辰修年纪不过四旬。
正是人生中能力、经验最适合闯荡的年纪。
他也的确雄心勃勃,不甘心继续向自己的父亲一样,只局限于这割据下来的陇右一地,而是想要进逼关西,经略关中要地!
病榻上。
崔文渊张开了老迈而昏沉的双眼。
他的眼神在自己的三子身上扫了一眼,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已经先自己一步离去的前两个儿子,悠悠的叹了口气。
“辰修,大魏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贸然出兵。”
“恐怕你非但吞不下来关西道,我凉国基业甚至也要出大问题!”
“时局混乱,切勿率先下场。”
“继续韬光养晦,积蓄国力,等待日后的机会才是最上等的选择啊!”
崔文渊的话,可谓是老成持重之言。
但崔辰修却只是点了点头,心中虽然把这话记下了,但却并不以为意。
的确。
时局非常的复杂。
可正所谓危机并存,如果连闯一闯的胆量都没有,还谈什么壮大积液,甚至于一统天下?
陇右之地,相较于中原,还是太贫瘠了。
虽然风险很大,可一旦火中取栗成功,拿下关中乃至于整个关西道,帝王霸业岂不就指日可待了?
“父亲,大魏国力沦丧,我们未尝没有机会。”
“如果奉命来到关西道平定局势的真的是赵可怀,那我凉国只需要与他私下商议妥当,里应外合之下,不出三月,即可拿下关西道!”
“至于大魏……”
“呵!”
“大魏已经名存实亡了,忌惮可以,但却完全不值得恐惧和敬畏了!”
面对儿子的雄心壮志。
已经可以清晰感知到死亡的崔文渊,只是叹了口气,没有再继续与他辩驳下去。
儿孙自有儿孙福。
到底是趁势崛起,一统天下也好,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闹溢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笑话,连这份割据一方的基业都丢掉。
已经不是他这个将死之人,可以管的了了!
“你要这么做,那就随你便吧。”
“但你别忘了,在要做一番大动作之前,务必要与其他五大家族商量妥当,同进同退才行!”
凉国崔氏,名为国主,实则为盟主。
所谓的凉国。
其实就是又陇右道本地豪族,与居住于此的各胡族解梦后,割据建立的!
凉国的所有权利,都被六大家族所瓜分。
其中崔氏、张氏、窦氏三族为汉人,此外还有鲜卑族慕容氏,突厥族阿史德氏,铁勒族契苾氏。
这几个家族与氏族世代联姻,到了今天,已然变成一个字面意义上牢不可分的利益共同体了。
不然的话。
就凭崔氏一家的力量,也根本不足以在隆兴十六年,掀起叛乱,割据一方。
“儿臣知道了,父亲。”
“此事肯定是要与各大氏族商议的,只是时不我待,按照儿臣的意思,不如就在近几日召他们前来商议此事吧!”
言罢。
崔辰修就目光炯炯的看向了自己的父亲。
崔文渊在沉默了很久之后,终于吃力的点了点头,从嗓子眼中挤出了一个字……
“可……”
他已经没有精神再去管这些事了。
凉国的未来究竟是如何的,只能让崔辰修等人自己去决定了。
但是,他还不能死。
因为他还在等赵可怀,他需要与这位弘农赵氏的家主亲自见上一面,商议妥当之后,才能够安心的闭上双眼!
而他所翘首以盼的赵可怀,此时也已经到了关西道。
一进入关西道。
复杂而混乱的局面,就让赵可怀的心瞬间沉到了湖底!
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