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道之恒道> 第215章 东艳医院(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5章 东艳医院(九)(1 / 2)

爆竹声催旧岁长,红灯漫卷映轩窗!

阖家守岁温情满,饺子包福喜气扬!

瑞雪衔来新愿景,春风唤醒老梅香!

千门共饮屠苏酒,笑向星河祈泰康!

经过一整天马不停蹄的忙碌后,当第一缕月光悄然爬上医院的天台时,所有迎春的准备工作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个平日里充满了病痛与哀伤的地方,此刻却用一种最温暖、最令人感动的方式,迎接着新春的到来。

距离新年春节仅仅只剩下一天的时间了,而这一天,便是传说中的“夕”。

关于除夕的来历,其实与古代的传说以及岁时习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在上古时期,有一种凶猛异常的凶兽,名为“年”。每到岁末之际,“年”就会出没人间,肆意伤人。然而,人们在长期与“年”的对抗中,逐渐发现了它的弱点——“年”特别惧怕红色、火光以及巨大的响声。

于是,为了驱赶“年”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人们便在除夕夜这一天,纷纷在门上贴上红纸(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点燃爆竹,并且通宵达旦地守夜,以此来吓跑“年”兽。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年”兽的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但它却成为了除夕驱邪纳福的一种重要文化象征。

在古代,人们主要以农历来纪年,而除夕则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因此也被称为“岁除”,其寓意着“旧岁至此而除”,象征着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周代,岁末就已经有了“傩仪”这样的祭祀仪式。这个仪式的主要目的是驱逐瘟疫,迎接新年的到来。可以说,这就是除夕“除旧布新”这一传统习俗的早期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汉代以后,除夕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融入了家庭团圆的元素。在这一天,人们会清扫房屋,祭祖拜神,然后全家围坐在一起享用“年夜饭”。这样的习俗既延续了驱邪的传统,也借助团聚的氛围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到了唐宋时期,这些习俗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守岁和年夜饭成为了主流。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杜位宅守岁》一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守岁的场景:“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这里提到了饮椒酒、吃年饭的习俗。而白居易的“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则更直接地描述了这一习俗。

宋代的《梦粱录》这部着作,犹如一位忠实的史官,将那个时代除夕的种种习俗一一记录在册。其中,特别提到了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这些习俗虽然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但与现代的除夕习俗相比,依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其本质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敬畏,认为在新旧交替之际,会有各种妖邪出没,带来灾祸。于是,便有了驱邪避灾的习俗,如换门神、挂钟馗等,希望借助这些神秘的力量,将邪恶阻挡在门外,保护家人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夕的意义逐渐丰富起来。它不再仅仅是驱邪避灾的时刻,更成为了团圆祈福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互道祝福,期盼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幸福美满。这种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成为了除夕这个传统节日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除夕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除旧布新”的深深期盼。它既是对旧岁的告别,也是对新年的热切迎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放下一年的疲惫,与家人团聚,共同迎接新的开始,期待着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安康、团圆。

大张市的除夕之夜,寒风凛冽,窗外飘着细碎的雪花,仿佛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银装。然而,在王大东的家中,却是一片热闹景象。

厨房里,王大东的父母正忙碌地准备着年夜饭。母亲系着围裙,熟练地擀着饺子皮,父亲则在一旁剁着馅料,两人配合默契,好不热闹。案板上,整齐地码放着刚包好的三鲜饺子,一个个饱满圆润,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而锅里,正咕嘟咕嘟地炖着老母鸡汤,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里,让人闻了就觉得温暖。

客厅里,茶几上早已摆满了各种零食和水果,这些都是郑艳最爱吃的。电视里播放着春晚的倒计时节目,欢快的音乐和主持人的笑声交织在一起,为这个夜晚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红色的灯笼在暖黄色的灯光下轻轻摇晃,仿佛在诉说着新年的喜悦。

王大东坐在沙发上,不时抬头看一眼墙上的挂钟。离他和郑艳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他的心里有些焦急,期待着她的到来。终于,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起身走进了自己的小世界。

在小世界里,王大东仿佛变成了一个超人,他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向大张市东郊的一个山头疾驰而去。一路上,他穿越了茂密的森林,跨过了潺潺的小溪,终于来到了山头上。站在山顶,他俯瞰着整个大张市,车水马龙,美不胜收。

登上光秃秃的山顶,他的身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一般,散发出强大而耀眼的神识。这股神识如同雷达一般,迅速地扫过四周,不一会儿,便准确地感应到了郑艳的气息。

郑艳的气息如同春天里的第一缕微风,轻柔而温暖。两人的神识就像两条灵动的溪流,在空气中交汇、融合,开始了一场无声的交流。

郑艳的身影如同仙女下凡一般,轻盈地御空而来。她的身姿曼妙,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不一会儿,便如两颗流星般与王大东相遇。

郑艳身披一件厚厚的羽绒服,宛如冬日里的一朵红梅,傲雪凌霜,独自绽放。她怀中抱着一大束鲜艳欲滴的红玫瑰,那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与她白皙的肌肤相互映衬,更显得她的美丽动人。

郑艳的眉眼弯弯,如同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