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6月份,等家里的鸡大部分都健康养大了,然后纷纷下了蛋,再拿出去卖,确定拿到现钱了,徐家人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他们也是怕,万一鸡养不活,万一搞错了政策,不能买卖,那就血本无归了。
现在看着手里的现金,这就是成果,终于安心了。
村里其他跟风养鸡的人家,也松了口气。纷纷拿出一些鸡蛋,送过来表示感谢。
家里鸡蛋多了,每天饭桌上多了道鸡蛋做的菜,比如炒鸡蛋,比如蒸鸡蛋,再比如水煮鸡蛋,舍得油的话,还有虎皮鸡蛋,青椒煎鸡蛋,等等各种做法,轮番上阵。
小孩子们最幸福了。
尤其是徐军的两个儿子。
徐家儿子真是多。徐闻不由感叹。
他想着现实世界中,现在,祝福人家一胎八个儿子都成了诅咒。为啥?因为养儿子开销大,结婚的时候,买房给彩礼,一个就够呛了,还八个?!!
而现在这个年代,大家更喜欢儿子,一胎八个儿子就成了祝福。为啥?因为现在的人信奉养儿防老,而且,儿子多,对外会有武力威慑。
去年徐家结婚的,他们的媳妇也都怀孕了。
四世同堂,徐家爷爷奶奶,现在都不用下地了,每天在家看看孩子,或者到处逛逛,顺便巡查鸡场就好了。
村里人见到他们,也都很热情,毕竟,他们家出了个,能带回最新信息以及先进养殖知识的孙子。把关系处好的道理,谁都懂。
既然养鸡可以,生态养殖也可以考虑一下,比如养稻花鱼,或者村里集中挖个大池塘,用来养鸭子和鱼,还有莲藕可以种植。
当然,这些可以慢慢规划,徐闻相信,农民有农民的智慧,他只需要提供多一些信息和最先进的知识就好了。
这一两年的通信一直维持着,村长儿子也是每个月都有回信,他会说村里的情况,各种八卦,甚至别村的八卦。
因为徐闻明说了,他喜欢听这些,因为他以后要写小说,尽可能多收集素材。
这个事情,交给村长的孩子就比较好,他们知道得更多。
徐家人大部分都比较宅,徐闻就不为难他们了。
那天的徐大强的背影,徐闻专门画了一幅画,寄回去给徐大强,看得徐大强都感动流泪了。
他觉得这个儿子真是太好了。
虽然他也疼老大和老二以及小女儿徐玲玲,可是,最贴心的还是小儿子。
徐玲玲现在学习成绩稳定,一直名列前茅。她智商有限,只要维持前茅就好了。现在考大学还是容易的。
她也16岁了,今年高考呢。说起来,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了。
她想读的专业竟然和徐闻一样,也行吧。看来她养成了喜欢写作的习惯。
这个专业可以吃一辈子,徐闻挺支持的。女孩子嘛,她没有野心,以后写写小说,或者做编辑就够了。
知道她这个志向,徐闻也不急着培养,反而让她重点在高考上,争取考到好的学校。
如果实在考不上京都大学,去武大也不错,至少离家近嘛。
有了徐闻的资料和鼓励,徐玲玲一直按部就班学习,家里也不太紧张。最多是给她吃的好一些,多补充营养。现在家里有了源源不断的鸡蛋,实现了鸡蛋自由。
还别说,天天吃鸡蛋比吃燕窝还好呢。
李梅也听话,她负责重点跟进徐玲玲的后勤工作。
这边徐闻已经搞定论文答辩,确定毕业了。下半年继续读研,就是暑假的时候,宿舍不能继续住了,为此,他还去找了沉教授,解决了行李和暑假住宿问题。
这几年暑假他都没回家,今年他不能住校,只能想办法了。
对于学生的求助,沉教授还是重视的。毕竟,这可是天才选手。
最后沉教授还是找了关系,确定了徐闻的研究生宿舍,让他提前入住了。简直是太棒了。
果然,就是要有背景。
这一回,宿舍住的人少了,只有六个床位。显得宽敞了很多。他还是选择了上铺,好好地装饰了一把。
比如做了床帘,他买布亲自缝制的,比如买了个床上小桌子,可惜没有太阳能灯,不然,他可以在床上开小灶。
暑假的时候,他还是会出去走走,尤其是去小胡同,继续采访大爷大妈们。
京都各地他也会去闲逛,就当刷旅游经验了。
当然,徐闻的安全意识还是很强的,没人跑得过他,所以,根本碰不了他的瓷。
话说本科毕业后,班上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直接分配工作。
毕竟很多人年纪大了,有养家糊口的压力。不象徐闻,才十八岁,他不继续读下去,辅导员都不干。
甚至还给他安排了工作,做本学院助教。徐闻也认为,未来留校是挺不错的。
有这个意愿,学院自然非常欢迎了。他们简直不要太开心。
所以,有了很多对徐闻的优待。
不需要花钱继续读书,甚至还有收入。
图书馆的书,每年都在增加,他都知道的,即使他过目不忘,也是看不过来的。
有些等级不好提升之后,徐闻就会重点在需要的专业上,毕竟,未来要写长篇小说,需要的知识不少。
他都得开始构思长篇了,还是得早点赚钱买房子的好。
前几年徐闻重点在学习上,所以,投稿都偏向短篇翻译和短篇文章上。
接下来他知道,武侠要流行了,港风吹来的,射雕英雄传电视剧播出,简直是万人空巷。
他觉得写本武侠小说,到时候蹭流量,应该会有市场的。
再加之,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少很多,给了他更多创作时间。
更何况,其馀学科等级,他也刷得差不多了。
徐闻记得金庸小说的很多经典故事情节,不说抄袭,大概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