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90年了。
一晃眼,徐歌两岁多了,他真的遗传了好基因。
身体棒棒的,智商和悟性也都挺高。虽然,没有具体测试过。可平时就能感觉得出来。
身体好,不怎么生病,孩子就好带。聪明就好沟通。加之徐闻的确会教孩子,徐歌两三岁,已经说话很溜了。
这两三年,徐闻的第三本小说已经出版了。还有关于理财小知识和青少年心理研究的书,也都写好出版了。
赵美欣近水楼台先得月,已经是他的专职编辑了。
算下来,他写的书还真不少了。
要说很出名,也没有。也许是因为他写的比较正,文学性不太明显。不象有些作家,还得了奖。
当然,徐闻也不在意。
他更喜欢给读者寄书籍大礼包,已经有不少学校收到了他送的教辅资料。
他的口碑属实很好。
前两年,趁着美股调整,他遥控徐周他们帮他买了一些港股和美股,作为长线投资。
他的操作没有隐瞒徐家人,其他人也偷偷跟进了。尤其是徐家父母跟着买了不少。
他们家开的电子厂,收益快比得上服装厂了。
为了配合徐闻,徐嘉盛把电子厂的研究中心搬到了京都,徐闻会在放假的时候,去那里学习研究,他上手很快,甚至还设计了不少新产品,科研技术也得到了提高,甚至申请了不少专利。
徐闻有高智商,还有后世记忆,创新很容易。也就是徐嘉盛开了工厂,不然徐闻自己是懒得弄这些的。
也因此,徐闻越来越不差钱了。
他的大部分资金做了投资,买了美股,在确定这个世界存在巴菲特后,徐闻的一半资金买了巴菲特的股票。
接下来他知道科技要发展了,这也不是他一个人能改变的,所以有资金的话,他会继续投资科技的。
好几家科技巨头就是90年代发展壮大的。
徐周那边的团队的研究起了不少作用了,反正,徐闻有给大方向。
徐周自己跟着投资,他如今已经不在乎工资了,他在乎的是抱紧徐闻的金大腿。
现在徐闻写书已经纯粹是爱好了。
接下来又要构思新小说了。
他想的是,接下来可能会有下岗潮,还有国内金融市场的开启,他得想想写什么呢?
写年轻人的奋斗?
似乎可行哦。
老规矩,先准备资料。
徐周现在正好有空,于是他领了任务带着几个保镖,还有大陆的导游,一群人带着相机和摄像头,还有资金,开始了全国到处跑。
去各个地方,找一些有名的传统技能,拍摄记录,还有拍照纪念,最主要是对那些师傅的采访,到时候带回来录像带,徐闻需就可以好好学习了。
什么技能都可以,各行各业都可以,徐周他们会给学习费用的。即使徐闻学不会,只要能作为小说素材,也足够了。
当然,他们去的地方,最好也不要太偏僻,现在还没有禁木仓,在外面还是有点危险的。即使不危险,出入也不方便。
徐闻想的是,收集这么多资料,他正好可以刷新技能的经验。能一举几得呢。
尤其是有些地方教育资源匮乏,他也不算捐钱,至少可以邮寄很多学校资料过去,再夹带私货了不少他写的小说。
徐闻构思这本小说叫《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他是这么想的,年轻人只要现在开始,努力学会一技之长,总是没错的。
最差最差,等到了未来视频流行的年代,有一门手艺,也是可以直播赚钱的。
好过浑浑噩噩,没有赶上房价暴涨,也没学会一技之长。
这本书内容应该很丰富,所以,需要准备的时间也长。
当然,现在也还不着急。
毕竟,他平时带娃,上班,也是挺忙的。
徐大强好几年不用做农活,每天就乐呵乐呵地看着孙子,人都白胖了不少。
赵美欣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孩子乖巧,老公完美,没有婆媳矛盾。工作也很顺利。
她的同学们,很多婚姻生活都不太幸福,她们都很羡慕她,想请教她呢。
她能说啥,尽量低调了,最多是推荐徐闻的小说了。
徐闻跟她说过,可以和好朋友亲近,但是,不要太眩耀自己的幸福,万一被人嫉妒呢?知人知面不知心。再说了,人是会变的。
“难道你不怕别人惦记你的老公?”徐闻一句话绝杀赵美欣。
赵美欣越来越崇拜徐闻了,也喜欢看徐闻的小说,她觉得这里面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徐闻也觉得现在这样也不错。
徐歌小朋友最喜欢他爸爸了,因为徐闻会耐心地陪着他玩。
甚至很多小游戏和玩具,都是徐闻设计的。做玩具简单,只要买木工工具和木材,自己做就好了。徐大强还可以帮忙。
徐闻煮的饭菜也很合大家的胃口。他的厨艺等级本来就挺高的了。
赵美欣做的家务也就是洗碗和搞搞卫生了。当然,周末的时候,徐闻会和她一起做卫生。
徐歌小朋友也拿着个小扫把在旁边忙活。
在孩子教育上,赵美欣很听劝,她相信徐闻。
徐闻的想法是,可以让孩子慢慢发展,找到他的兴趣爱好,再好好培养。不会让他太辛苦,做全能王的。
毕竟,徐歌和徐闻不一样,徐闻可是有外挂的。
只要不完全埋没徐歌的天赋,他是不会太严厉的。
鸡娃没啥好处,反而让孩子压力太大。
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而徐闻言传身教,带着徐歌在玩乐之中学习。
当然,他们这样的状态,别的家庭是学不来的,因此,他也不会拿他家的情况当典型案例。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