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在小汤山给自己准备了两套行宫,冬天行宫和夏天行宫。
冬天冷的时候,他带着朝臣去冬天行宫过冬,同时可以集中办公。
京都的冬天是冷的,如果只是烧炭,多少都不够。
这样一起过来,还有温泉可以泡,还别说,大臣们也是挺乐意的。没谁愿意没苦硬吃嘛。
而在夏天天热的时候,他们会去夏天行宫办公。
这都是他和专业人士一起设计的。
冬天的好说,毕竟有温泉嘛。
夏天的就类似大唐的含凉殿。
说复杂也不复杂,只是是麻烦而已。
人为制造雨水,淋在屋顶上,挺雅致的。
虽然徐闻身体素质好,不怕冷也不怕热,可有机会享受,还能复制古建筑,他还是很愿意的。
徐闻舍得花钱,皇上舒服,群臣也舒服,他们自然没有意见。
这样导致于后来,徐闻都不太愿意回紫禁城办公了。
而孩子们也都搬了过来,好在地方大,有重新建设的育儿园。
倒是后妃们的地方不够大,只能建得密集一些,或者一些妃子不用带出来了。
徐闻已经不太积极造人了,毕竟,孩子数量也差不多了。再多生的话,小儿子都要比孙子还小了。
其实,徐闻这样的模式,有点学习大清呢。
比如,雍正就喜欢去圆明园避暑办公。圆明园就是他开始打造,后来乾隆发扬光大的。
可惜,留给后人的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这五年时间里,徐闻的奶奶和母亲都已经过世了,他现在已经是最大的了。再也不用给谁请安了。
简直是真是太好了。
好吧,虽然她们去世的时候,他也挺伤心的。
朝臣知道徐闻不太喜欢繁文缛节,能不搞大活动就不搞的。
徐闻的确不喜欢,尤其是很多形式,为的是表现皇权的威严而已。
还有那个做饭难吃的光禄寺,也在徐闻做皇上后,被整改了。所有贪污的官员,都被抄家流放岭南了。
徐闻也不杀人,流放就好了,他可是要求大家活着过去建设南方的。
看小说里,很多人在流放路上被折腾死,徐闻觉得太浪费了。
毕竟,以后他们是需要很多人口的。
这一天,徐闻微服私访,走在皇家科学院里。看着连排的四层楼的水泥房教程楼,他感觉有点亲切。
要说有什么遗撼,就是水管还不够先进,高楼还只能吊水上去使用。好在楼上用水的机会比较少。
等以后有水电了,也是可以添加的。
发明电是很容易的,麻烦的还是化工,还有很多机械得从零开始,没那么容易,需要时间。
学院内水井很多,几乎每栋楼前都有,毕竟有水泥了,打理水井还是方便的。
还有校园的大路都是铺设了水泥路,还有建了很多公共厕所,有专人打理,保持干净卫生,还是不错的。
当然,还有垃圾桶。
徐闻家的孩子都挺爱干净。
假如不注意这个,学院里很容易脏乱臭的。
很多官员过来参观这里以后,回去治理地方的时候,都多加了厕所和垃圾桶的基础建设。
学院里还有专门的农庄种植粮食和养殖猪牛羊鸡鸭鹅,保证能供应给学院食堂。
还留了不少试验田给农学院的人。
食堂师傅都是经过培训的,他们做的饭菜,都有严格监察的,要保证干净卫生。
毕竟,即使徐闻不在乎,皇子们也是在乎的,他们忙起来,是要吃食堂的。
徐闻微服私访的时候,也是吃食堂的。他有时候会过来亲自参与研究,如果没有他引导,很多研究方向很容易走歪,会拖累进度的。
要不是作为皇帝更好赚情绪值,徐闻都想退位了,专门做研究呢。有他参与研究,估计能更好加强工业进程。
每天早早重复上朝,他也是觉得挺烦的。那简直就是浪费他的时间。
等以后孩子们成亲生娃了,他得找擅长政务的孩子,搞个秘书处,让孩子们轮流帮他干活才行。
这样也算实践工作嘛。
以后他们出去打江山,治理江山,也是需要经验的嘛。
自从水泥制造出来,大家惊为天人,然后建设小汤山开发区,老大还安排在几个大城市郊区都建了水泥厂,尽管薄利多销,也赚了很多钱。
当然,徐闻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概念。
水泥出来后,除了修路,盖房子,加固城墙,还有专人负责利用水泥做水利工程。
老大还专门铺设了从小汤山开发区到京城的水泥路,这样往来坐马车方便了很多。
还有,老大他们组织的专业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队,已经相对成熟了,小汤山里老大他们建了不少别墅楼房,卖给京城的勋贵家族,让徐闻他们赚了不少钱呢。
这些工程队在把小汤山开发好以后,工程队分成好多个小组,到其他城市搭建水泥厂,玻璃厂,盖房子,卖房子,也赚了不少钱。
这简直就是作弊,毕竟,土地都是他们可以随便指定的。
当然,徐闻会要求他们房价的不能夸张了,也不能强买强卖。有皇子们监督,大家也不敢乱来。
最初一起建设开发小汤山的官员们,都得到了提拔,会出去负责很多任务厂建设,管理。
毕竟,皇子们和皇女们不太方便出京城嘛。
不然就是他们最合适了。
徐闻觉得等他们成亲生子了,也不是不能出去。只是现在他还不想引得朝堂吵架。
毕竟,在京城还行,出京了就是藩王,按照祖制,藩王是不能乱跑的。
几年时间里,津城船厂已经打造了好几艘大船,加载了一些钢材,还有大炮火器,先进稳固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