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全球统一已经将近五十年了,没有特别情况,大干的统治只会越来越稳定。
接下来,即使有什么问题发生,徐闻也相信张居正,凭借他的能力,有他在,基本没什么担心的。
医疗更发达了,应该能让张居正活得更久一些。如此,他就能好好实现自己的抱负了。
大干肯定不是完美的,肯定有问题,慢慢完善就好了嘛。这就是需要得力的帮手了。张居正就挺合适。
徐闻对历史上万历的薄情寡义,是很有意见的。
这个世界,他没机会出生了,不然徐闻得教训教训他。
如今的飞机已经先进了很多,交通发达。
在徐闻百岁生日的时候,他那些在全世界各地的孙辈来了很多,可惜,儿子女儿年纪大的就不好动了,来的不多。
只来了那些年纪小的。
生日过后,徐闻把他们留下来多住了几天。
大家好好聊聊天,虽然平时也会有通信,有事情也会打电话,可这么当面聊天还是不一样的。
徐闻也没做讨嫌的古板,见人就教训。
他真的只是闲聊,他表示相信大家的能力。
徐闻镇守京城多年,尤其是守着育儿园,那里面的孩子对他的感情很深。
知道他忙,不会经常打电话,可至少每年他过生日的时候,他们都会写信,寄东西过来。
当然,如果他们真的有做得很不好的,徐闻也会严厉批评,让人盯着,得知错改错。
有了权利以后,最怕对自己没了要求,更怕对别人轻视。
人性就是如此。
那么多孩子,总有差点走歪路的时候,也就是有他镇着,等到他走了,以后肯定会出现不少败类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
只能用制度,用法律来规范大家了。
知法犯法的,即使是皇族,也得被教训的。
如果不能做到,那法律就没有威慑力了。
以防有人走歪路,京城的育儿园才坚持开办,从小培养,让他们有正确的三观。
徐家后代,越优秀,徐家就越坚挺。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了。
如果不是徐家孩儿优秀,徐闻一个人是统一不了全球的。
要知道,开海的命令,和部分文官的利益是冲突的。他们只要阳奉阴违,徐闻还能怎么办?
当时他确定人才和金钱是前两个要素,果然没错。
孩儿们离开前,徐闻把多年他亲自准备的礼物拿出来,比如画作,书法,瓷器,玉石,木雕等等,分别送给他们。
那些没有来的,也有份,让他们派来的代表带回去。
徐闻觉得自己是真的属于好祖宗啊。
不断替他们的未来着想。如果有空间的话,也许他就会多给自己留东西了。
现在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嘛。
每次到分家产的时候,徐闻就深刻体会到,孩子的数量真的太多了。
现在第四代都出来了,他真的快记不住了。
看来,一夫一妻制得考虑考虑了。
……
接下来,时间过得很快,徐闻又送走了很多人。
他最悲痛的是老大和章庆丰的离去。
说起来,这两个人应该是和他相处最多的了。尤其是老大,他们感情是真的最深的。
不过,活到现在,他们属于心满意足地离开的。
再然后,王守仁,唐伯虎也离开了。徐闻还亲自去见了他们一面。
这些年,徐闻努力继续赚情绪值。终于把数学和物理技能提升到十级。
然后,他就开始发力研究了。
即使现在实现不了,他也得记下来,让后人跟着继续研究。
还别说,数学和物理的满级,让他思维更开阔了,想象力丰富,研究起来,他都恨不得再年轻一些了。
最后这十年,他主要就是写书,然后去科学院指导研究了。
为了获得更多情绪值,他还拍了不少纪录片,让电视台播放。
包括教大家如何养生的。
等徐闻120岁的时候,他的儿子女儿已经只剩下几个最小的了。如今,他们也回来陪着徐闻养老了。
120岁的徐闻已经活成了别人眼里人瑞。
即使120岁了,他还在经常学习。
这给大家很好的榜样作用呢。
徐闻随时可以安心离开了,他已经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知识,这样科学院的专家们,接下来不会走上歪路了。
科学院里的武器研究也是一直没有停止的,就是担心哪一天发生意外,自己不能自废武功。
核弹原理他们都知道了,造不造就再说。
更不用说雷达,导弹,战斗机,航空母舰,潜水艇,火箭,卫星等等了。
即使天下看着统一和平了,军事研究不能停,也不能掉以轻心。
有威慑力才能让人老实。
徐闻没有留下什么祖训,只会教导他们方法。
又是一次的皇上六十岁退位,新皇登基。
这样的传统,大家还是喜闻乐见的,因为这样的话,可以避免皇上老年昏聩。
不过这么多年的调整优化,各方势力得到平衡,皇权也没有那么多绝对了。
徐闻他们当时这样规划,就是怕万一碰到一个败家子昏君。
不可能任由他折腾。
怎么避免这个问题,他们一直在琢磨,最后只能从法律和制度上着手。
皇上也不能违背法律。这就很重要了。
当然,大臣的权力也是要分散,从而达到平衡的。
现在的首辅是张居正,看到弊端,他是会想着如何完善的。
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如此果决的首辅。
而徐闻呢,他看着情绪值差不多了,再等也升不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