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打算在未来的教程里,多加一些对历史以及当下江湖局势的分析,还有厚黑学和兵法等课程,他不想让华山派的人,都象剧里一样,成了傻白甜。
也就掌门岳不群和“二五仔”劳德诺精明有心机。
可这完全不够。
所以,剧里就应该是他爹娘没有把徒弟教好。
尤其是他老娘宁中则,那些徒弟们估计都是被她宠坏的。什么时候犯错,她都是先说好话。
宁中则没有心眼,太耿直了,做事比岳不群冲动。
在教育上,他们一直抓不到重点。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华山派那么困难,徒弟们竟然不知道?尤其是大徒弟令狐冲也不知道?
这就不对了。
还有,做人得有心眼儿,尤其是在江湖上混,别以为,只要功夫好和人品好就行。
……
岳不群拿着部分玻璃音乐盒和玻璃镜子下山了,他去了附近的大城市,即长安,把玻璃制品换成了金银,折价卖的,心里还挺不舍的。
有了钱后,就能买很多东西了。
比如各种生活物资,生活用品等。
华山上没有多少地可以种,粮食大部分都是山下买的。
练武的人,胃口大,因此,粮食肉类是开销很大的。
山上以后人会越来越多,布料,棉花也得多买点。更不用说被褥了。
有了钱的岳不群,大手笔地采购着物资。
等回山的时候,岳不群带回来了两个中年厨娘,一个做衣服的绣娘,两个做杂活的中年男子,外加几辆马车的物资,以及十来个4-8岁的孤儿,男女孩都有。
这些孤儿是他一路上慢慢找到的,都是资质还不错的孩子。
宁中则惊讶地配合着岳不群,安顿了所有人。
“师兄,你哪里来的那么多钱?会不会大手大脚了一点?”
“这次在外面接了一趟大活,赚了不少钱。山上人太少了,得多收点徒弟了。咱们儿子那么厉害,他说他可以多教点学生。”
岳不群没说实话,祖师爷显灵的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真的,不会累到他?”宁中则还是心疼儿子的。
“不会的,你儿子很能干的。别小看了他。”
“好吧。我来负责教女徒弟。”
“好。我收下男徒弟。你收女徒弟。不过,现在先让他们跟着闻儿学习文化知识。”
“好的。好在你带回来几个帮手,这样我能轻松很多。”
“我就是这样考虑的,以后山人会越来越多的,总不能都让你来照顾他们吧?”
“还是师兄考虑得周到。”
……
徐闻收到了新的学生,秉持着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的原则,对人数他是没有要求的,甚至越多越好。
他没急着看老岳买回来的新书。
先去了解了新来的人,发现还有不少熟人呢,比如陆大有、梁发、施戴子、高根明,剧里的老岳的几个徒弟,还是来了。
果然是缘分。
这次新来的学生,都是孤儿出身,如今有机会每天吃饱喝足穿暖,还能学习文化知识,以后还能拜师学武,徐闻看他们还是很珍惜的。
那么,剧里为什么大家会那么懒散的?
难道真的是被当时的大师兄令狐冲带坏的?
徐闻意识到,可能真的还是他爹娘的锅,他们真的不会带徒弟,不能把锅都推给令狐冲。
现在有了徐闻,一个催眠下去,大家先忠心华山,然后再努力认真学习。
这样的要求不过分吧?徐闻又不让他们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人多了,教室也换了个的大的。徐闻每天根据不同的学生的进度,给他们安排学习内容,如此,每天的反馈也增加了。
岳不群会在每天修炼结束,吃了早餐后,给大家检查一下功课,这是在给徐闻做兜底工作。
证明他每天都会监督他们的。
然后,岳不群发现即使是新来的,也在认真学习,效率还挺不错的,心里很是欣慰。
如此,时间一天天过去。
徐闻每隔一两个月,会把一些这个时代值钱的东西和药材放出来,岳不群拿一些出去换钱,再购买大量的物资回来,以及到处收徒弟。
他是真的挺忙的。没办法,也只有他出去才最合适。
宁中则得在家镇守。
两年后,岳不群和宁中则收入门下的徒弟,已经有五十来个了。正在学习和养身体的,还有三十来个预备徒弟。
比剧里华山派只有十来个徒弟的情况,好多了。
这些都是这两年,岳不群每一两个月出门带回来的孤儿。
没有劳德诺,岳不群怕收到卧底,带师学艺的不能通过他的审核。
他的儿子是不能暴露的。
老岳坚持收小孤儿,他还会做背景调查,确定是当地的孤儿他才会安心收下。
徐闻倒是不怕,毕竟,他会给他们持续洗脑的。
已经拜入师门的,徐闻会先统一教他们四件套。比如内功心法混元功,华山剑法(可以是其馀剑法,徐闻都已经学会了),金雁功,混元拳。
他的计划是,直接一步到位,让他们学精通这四样,足够闯荡江湖再说。当然,后续还会继续教其他剑法的。每个人不能只会一套剑法嘛。
本来岳不群是不同意教这么多的,他认为学太多了,贪多不嚼烂,会影响大家进度的,更何况,有些功法很重要,也很难入门,不能这么教。
可是,徐闻发动了大招,直接异能催动。老岳只能“同意”了。
别人不知道,徐闻还不知道嘛?他自己有那么多外挂。
可是,他也确实解释不了,只能用大招了。以后老岳看到成果,有了信心,他就不会说什么了。
就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