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的真相是什么呢?
只能说,这场西天取经之路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大型真人秀”。身在其中的取经五人组,却是不知道的。
如果结合吴承恩所处的明代社会背景,《西游记》算是一部充满隐喻的讽刺之作。
其中的天庭宛如一个腐朽的封建官僚机构。玉帝昏聩,神仙们或勾心斗角,或尸位素餐。
孙悟空这样有能力的人才,最初只被安排做个“弼马温”(养马的小官),是对当时科举制度和官场埋没人才的讽刺。
许多妖怪都与天庭、佛界的领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坐骑、童子、宠物等)。
它们下界为祸,最后主人一来就被轻松带走,不受惩罚。
这隐喻了当时社会上权贵子弟、家奴仗势欺人,最终却总能逍遥法外的黑暗现实。
即使是到了西天,阿傩、伽叶两位尊者还因为唐僧没给“人事”(贿赂)而传了无字经书。
这直接讽刺了即使是神圣的宗教领域,也充满了腐败和贪欲。
还有,小时候徐闻看不透,后来看了不少分析,才理解了一些。为什么大闹天宫的猴哥在后来,为什么在神仙里,人缘那么好?
然后,徐闻就知道了一个叫做“平帐大圣”的梗。这是网友们结合西游原着情节与现代职场(尤其是财务、审计工作)进行的创造性解读。
这个梗的内核意思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偷吃蟠桃、仙丹、御酒,造成了天庭巨大的财务窟窿和帐实不符。
而后来西天取经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让孙悟空通过“降妖除魔”的方式,来“报销”和“抹平”当年他欠下的这笔烂帐。
还别说,徐闻觉得挺有道理的。
而所谓的烂帐,比如:
蟠桃园,据说猴哥将九千年一熟的、能让人长生不老的顶级蟠桃几乎吃光毁尽了。
兜率宫,据说猴哥将太上老君为玉帝举办的“丹元大会”所准备的五壶“九转金丹”像吃炒豆一样吃光了。
瑶池,据说猴哥偷喝玉帝的御酒,搅乱了“蟠桃大会”。
这些蟠桃、仙丹、御酒都是天庭的顶级战略资源和固定资产,它们的损失对天庭的帐面造成了巨大的亏空。
为了“平帐”,天庭和西天联合策划了“西天取经”项目。唐僧是项目经理,孙悟空是内核执行人。
取经路上的许多妖怪,其背后都有天庭或西天的背景(神仙的坐骑、童子、宠物等)。它们下界为妖时,往往带走了主人的法宝,甚至占山为王,享用一方资源。
孙悟空在“降妖”的过程中,实际上起到了 “审计”和“清欠” 的作用。
将私自下界、可能消耗天庭资源甚至惹出更大麻烦的“在逃人员”(坐骑、童子)捉拿归案。
通过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横跨十四年的“专项清欠行动”,孙悟空一路上降妖除魔的“功劳”,足以抵消甚至超过他当年犯下的“过错”。
从帐面上看,他不仅还清了债,还立了功。最终,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意味着这笔帐终于被彻底“平”了。
徐闻能提前告诉猴哥什么?不能,什么都不能。他现在被压在五行山下,以后去取经,其实已经是比较好的出路了。
要不是别人知道他的师父是谁,估计都没机会被压五百年了。
整个佛家和天庭即使黑暗,那又如何?三个天庭反骨仔,一样是没办法,只能心里不服,嘴里叫嚣几句。
……
徐闻一边在脑海里胡思乱想着,一边让他的牛往前走,如果仔细听,他吹的音乐是“敢问路在何方”。
反正这里没人听得懂,他就放飞自我了。
“小孩儿,小孩儿。”
远处传来呼喊声,徐闻隐约听到了有人在叫他,他就知道了,这是猴哥听到了他的笛声,也远远看到了他。
不愧是大圣。
徐闻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骑着牛,顺着声音慢慢前进。
哎呀,亲眼看到猴哥,徐闻的感觉是,真想把猴哥挖出来。
可怜的猴哥,只有一个头和一只骼膊露了出来,活动空间非常狭窄,还没人和他说话,更过分的是,近四百年了,他只能吃铁丸喝铜汁。
四百年,对于不老不死的猴哥来说,也是不短的时间。
更过分的惩罚是,吃铁丸喝铜汁。
猴哥是天地灵气所生的石猴,禀赋极高,充满灵性。他的反叛精神和不羁性格,正是这种先天灵气的体现。
而铁和铜,在五行中属“金”,代表的是肃杀、沉重和污浊,与轻盈、灵动的“灵气”相对。
强迫猴哥吃铁丸喝铜汁,就象一个最顶级的艺术家被逼着天天吃糟糠,一个最清澈的泉眼被灌入了泥浆。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污染他的纯净本质,消磨他的先天灵性与不屈的锐气。
还有映射的五行相克,孙悟空是石猴,土属性是其根本(土生金,但他本身是石,属土之精华)。
他被压在五行山下,这座山代表了如来佛祖的五行之力,是对他全面的压制。
铁丸和铜汁都属“金”。在五行关系中,金能克木。而孙悟空的“心”是“心猿”,在五行中恰恰映射 “木”。
用“金”属性的东西来喂养他,正是为了克制和摧毁他的“心猿”(木),让他那颗狂妄不羁的心彻底被压制、被驯服。
如果不是徐闻后来仔细看了西游记原着,他包括很多电视观众都是不知道这个细节的,毕竟,电视里没拍出来。
也就是猴哥了,被压五百年,也没有真正黑化。
而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很是兴奋,他终于见到真正的“别人”了。从而,他没注意到徐闻刚才流露出的激动。
“猴大仙。”
徐闻下了牛,走向孙悟空,一点都不害怕地跟他直接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