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6章 扩地与实控(1 / 2)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曾祖冯盎,冼夫人六代孙,父亲为一地知州,可谓是名门之后。

入宫后因武周崇佛,又不想有辱家门,便改名高力士,跟随李三郎先平韦后,再平太平公主,以此从龙之功,被授以右监门大将军,渤海郡公,知内侍省事(正三品)。

他文能精准传达政令、梳理奏章,武能一箭射中李三郎狩猎时无人射中的大雕,可谓是文武双全。

如今更是颇为颇受倚重,奏折需先经过内侍省,才能入皇帝之眼,而且一般小事他都可自决之。

现在李三郎让他参谋此等大事,可谓真正是信任到极处,就连旁边的武惠妃都略微动容。

李牧这个名字她不是第一次听说,没想到真的是大才。

尤其是她跟随李三郎日久,对其极为了解,因捷报而如此激动兴奋还属首次。

就连自己生了伽罗,也没见他如此高兴!

看来,李牧这位将军非常得三郎看中,要想办法交好于他才是!

想要把王皇后赶下台去,想要母凭子贵,没有朝臣为臂助可不行!

她姓武,现在的皇后也姓王。

而几十年前,武媚娘也是干掉李治的王皇后才上位的!

她如今也到了这个十字路口,就是干掉李三郎的王皇后上位!

可是之前仅仅试探一番,李三郎倒是同意,但整个朝野的那些大臣顿时就开始口诛笔伐!

他们在怕,在怕武姓女帝再次临朝!

她只想当皇后,并不想临朝称制!

但是,后宫之主的皇后之位只有一个,太子也只有一个,她没有选择,在后宫,失宠,失势就相当于身死,根本身不由己,必须要有进无退,只能选择在外朝找盟友!

只是,李牧远在天边,又如何交好?

他突然想到玉真前几天到宫中提起的,如今长安最风流的才子似乎就是他的亲弟弟。

这两兄弟一文一武,都是天之骄子!

李白!

看来想要施恩,就要从他弟弟身上着手。

但似乎又听玉真说李太白什么都不缺

武惠妃美眸看到桌子上的冰糕,随即又想:

也对,他大兄那么会赚钱,就连宫中也多出许多胡椒,平常的嫔妃也都能吃到胡椒了,还有这雪花白糖,都是他大兄弄出来的!

玉真上次说,当今长安最出名的青年俊杰,其一为李白,其二为王维,这小妮子不会是喜欢上了这两个才子·····

王维为名门之后,李太白,以他兄长这次所立功勋以及在圣人心中的地位,自也是不比出身名门差多少

“陛下,李牧为碎叶人,是郭元振把他从一介白身简拔出来的,西域之事,看来还要靠他这一脉之人!”

高力士似乎说了,又似乎没有说,不过表达的意思己然很是明白。

郭元振,郭知运(郭元振族侄),张孝嵩,李牧,这西人如今可都是大唐最能打的名将!

又全出身安西,北庭都护府,政治诉求也很简单,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与安西,北庭那些归化胡人斗的你死我活!

对那些胡人出手极狠,倒是与杨思勖有些相似,尤其是张孝嵩与李牧最狠。

张孝嵩是明着来,李牧暗着来!

如今大唐内部还算平静,应把张守珪调回来。

李牧如今还有天竺的差事在身,还是别调回来了!

上次圣人问:

西域前来大唐朝贡的国家怎么少了许多?我记得西域还有不少国家朝贡的。

后来一调查才知道,李牧这小子为了移民过去的汉人有地种,快把那些小国给平的差不多了!

听说他还给那些贪官污吏定了要求,半年吞一小国,让大唐自壮是正常速度,三个月太急,会消化不良,一年的话那就是废物,要不就该去查一查,是不是对大唐有异心?对陛下有怨望?

这说的是人话吗?

自己也曾让鸿胪寺派人去问责,李牧振振有词对鸿胪寺官员说,让他翻阅一下两晋史!

那官员也真去翻阅了,这才联系到昭武九姓与五胡乱华的羯族有关联,最后鸿胪寺寺卿给碎叶镇和大宛镇发出严令。

让他们别搞得太过了,如果弄的民怨沸腾,归化胡人造反就拿他问责!

这两年也确实没人告状,来长安的‘菩萨蛮’反而是多了许多!

碎叶大宛到长安只有两条路,而那张孝嵩又是安西副都护,有没有在半路上拦,上京告御状的王子王孙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安西离长安真的太远了,鸿胪寺是真的没办法把手伸过去。

而且,自去年后半年,有不少第一批从大宛那边跑回了关中,然后半村的年轻人都结伴去安西去了,说是去安西挣大钱!

有些地主甚至因佃农不够而卖出了不少田地,让整个关中只有上升而从没有下降过的地价,第一次出现下跌现象!

虽然没几日就又上升了,但能够下跌也是件奇事!

李隆基也明白了高力士的意思了!

李牧如真的进入长安,必然会搞出不少事端来,调张守珪这个温和派倒也合适!

他还没与李牧见过面,是真的想和自己的冠军侯聊一聊用兵之法的,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少年英杰。

“封爵呢?”李隆基思索一番再问。

“陛下,封爵当以祖籍,以表故土荣光,二则是边帅大都封在驻区以外,以防勾连,三则是虚封,大多数是以战役之地为侯名·······”

高力士也是没法。

李牧家族说是李暠之后,跟你是一个祖宗,我怎么回答?

而且李牧与张守珪此次功劳并非扩地,而是实控。

西扩如风,自是可扬国威于一时,但总有黄沙散尽了无痕之忧,对国之利如海市蜃楼。

实控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