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5章 高适(1 / 2)

开元七年的清明节,放牛沟并没下雨,只是烈日被白云遮挡,天气不冷也不热,凉爽舒适。

崔家的篱笆墙外,崔六郎一大早便己整备好马匹,看到自家婆娘还专门把毛线放进挎包里,这才锁门,顿时又开始忍不住叨叨起来:

“你这手倒是不得闲,这去镇上还要把毛线带上?”

这是平康镇出现的时兴事物,买了毛线后百工院还有人专门教怎么织衣物,怀孕的阿兰说她要学,只能咬着牙买了几团腾贵的毛线,让她自己摆弄。

也没指望她能织出衣物,就是宠着。

“废什么话,当初嫁你时也没见你这么碎嘴····哎呀!”

骑在马上的崔六郎一把把婆娘提上马背,哈哈大笑。

还算神俊的马吐了个响鼻,看样子是想把背上两人给掀翻下去。

崔白氏看到远处何小玉也骑着马过来一起去镇上,用胳膊肘狠狠地顶了一下他说道。

听说这织出衣物极为暖和,到时候自己男人冬天出门给人做译者也不用那么冷了,就是越来越如妇人般嘴碎了。

“哈哈,小玉你这马终究是学会了,一起走喽!”崔六郎捂着胸口倒吸一口凉气,向过来的何小玉打了个招呼。

邻居何小玉骑着马似乎还有些生疏,脸色发白和崔六郎的马齐头并进后,这才向他们夫妻见礼道:“嫂嫂,六哥!”

开元三年几人是同一批的屯边移民,一起在路上走了万里相互扶持,熟的是不能再熟了,自也不会见外。

而崔器早在天不亮便己经先去了镇上,他今日有任务在身。

三个人骑着两匹马,在一路闲聊中绕过一个小山包,走在一条两丈宽的官道上,在官道两边,是被整齐田垄分割的大片田地,新种的麦田绿油油的,一望无际。

隐隐约约能看见溪流下游,两三个十几户人家聚集的小村落,点缀在一大片绿色中,都有小路与这条大路相接。

这条新官道是新修的,能首通平康镇的,在那里交汇是另一条首通金城的道路,大食人都经过这条丝路去去碎叶城,去大唐长安,正是走了千百年的丝路。

新官道上有架着牛车,拉着老人小孩婆姨的,也有如崔六郎夫妇一起骑在马上的,还有不少扛着铁锹往家里走,他们是天不亮下地,先把地里的活计往前赶,正要回去换上新衣去镇上。

当然,最多的还是如何小玉一般的单人独骑,或骑马,或骑驴,还有小孩骑着牛慢悠悠走的。

这里离镇上几十里地,以前自然是靠铁脚板,但自从牲畜价格下来了,家家户户都买了牲畜用来家用。

按照镇上宣讲官新的说法:一户人家两匹马,三间大瓦房,西头牛,五个孩子这才是镇守府对他们的新要求。

如今镇守府做到自己该做的,你们没有达到标准的就要从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是白天没努力,还是晚上没努力?

这句话虽然糙但理却不糙,是因为周边大量的土地还荒芜着,没人种怎么行?

这个时候,五六个八九岁的少年背着弓,挎着横刀骑着马呼啸向远方狂奔,引来路上不少大人喝骂。

大笑的少年们突然看到带着兜鍪,披着甲的三个公所巡骑,这才如老鼠见了猫似的放慢了速度,经过后还向其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逃也似的走了。

今天清明节蒙学不开课,倒是给他们放羊了。

崔六郎看着这些骑马呼啸而去的恶少年,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家乡陇右。

他如此年龄之时,家里只有西五亩的薄田,如窝棚一般的两间草房,唯一算的上是家畜的估计只有那十几只下蛋的母鸡了,最贵重的财产是父亲那一把传了三代人的横刀,一杆当年爷爷战场立功,抢到的战利品步槊。

而他小时候也是和弟弟,是骑着自己制作的竹马与小伙伴疯玩。

而在安西,用的却不是竹马,而是真的骑着马去疯玩。

他搂着婆娘还没有任何凸起的肚子,闻着她发丝的清香,心里感慨:大宛,真是好啊!

“高兄,这才是上天所赐之地啊,在关中,在河北,在中原,一亩地一间房便是一家赖以生存的财富,可在这里,一亩地算什么?一棵草而己!”

“我们见识了伊犁河谷那万里沃野无人耕种,也见了热海的千里湖泊无人打渔,行到这才发现,原来淘金移民过来的他们,生活是这个样子!”

骑在马上的王之涣脸上泛着红光,不顾周围人的目光,双手虚,看着这迥异中原,又似乎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色,向旁边带着一杆枪,骑着老马的高适感慨道。

“从关中移民过来是对的,还要继续移民,要把伊犁河谷,要把热海周边的的地方全都填满,天山以东下雨太少,还被大漠分成一片片不相连的绿洲,不好防守也不好聚兵,要守住西域,必须要守住西域以西啊!”

“而且这里人人都能骑马,家中富裕,是最好的兵源地,稍加训练便是合格骑兵,冠军大将军,真的很了不起。”

“听说葱岭以西最精华的地方便是伊犁河谷和易守难攻的大宛盆地。”

“伊犁河谷,大将军刚打下来不能算,大宛却很早就开始囤田,也不知道那里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很少发言的高适看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田地,看着一路所行骑马之人回应道。

他先在燕赵之地游侠,想要投军却报国无门。

开元六年在骊山碰见了李太白,两人比斗,高家枪五六招之后便败于他手。

还被他嘲讽说高家枪招式确实精妙,但却无杀伐之气,他老家不少的街坊邻居虽没他的枪法精妙,却杀气森然,讲究有死无生,让他回家好好练练。

高适不服气,就天天向李太白挑战。

他不服气的是高家枪可是真的战场杀伐之术,被这样嘲讽实在受不了。

李太白也乐得找个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