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左翼张德远部一千骑兵前出接敌,破对方三千短腿骑兵继续向前,并突击敌阵,搅乱对方阵型”
李牧看到对方所谓的骑兵,觉得真是有些高看他们这些兵了。
那些骑兵不但没穿甲,而且所骑之马也无比矮小,看样子应该是滇马。
这种马不是在山地拉货的吗,怎么会出现在战场上?
这种滇马李牧在天竺的远征军见过,按照他的目视和比对,滇马仅仅肩高在110厘米左右,而他大宛镇产的战马平均肩高在140厘米。
这还是肩高。除此之外体重,体长,雄壮,都相差简直不像一个物种,就像一个大人和一个小朋友。
一匹大宛的战马光体重便顶的上两匹滇马,还有骑士的装甲以及无数的训练。
所以,他根本没想张德远所率的一千骑兵会败,而是让他突破后第一时间搅乱对方阵型。
难道一千辆渣土车和三千辆低矮的小轿车相撞,会有什么意外?
“右翼林文军一千骑兵,遮护李嗣业的八百陌刀军接近地方中军,直接给我凿穿敌阵,逼对方大纛与主帅后退!”
“三千步兵在八百陌刀军后以陌刀兵为锋矢,进行第三波次向两边扩大缺口。”
“剩下的一千骑兵遮护整个进攻阵型,以防对方绕后。”
李牧算是直接梭哈了。
如今正是士气如虹,再而衰,三而竭!
首战,即为决战!
军令一下,只剩下了一千二百人左右护住他的中军大纛,而他也将跟随三千后军向前。
命令从李牧嘴里吐出,旁边便旗手挥舞五方旗,又有传令骑兵迅速得令,出大纛所在,纷纷沿着军阵留给传令兵的兵道,向左向右具体传达大将军令。
随后,前方右翼传来一声低沉的号角,右翼骑兵终于动了。
大唐的指挥体系高效而严密,结合旗鼓、文书、亲兵三重来进行具体命令传达。而李牧这么多年,自然也无比熟悉。
他已非常把梅叔鸾放在眼里了,尤其是对方毕竟号称有四十万大军。
不过根据具体的消息,他们组织架构仅仅是部落联盟而已,所谓的四十万大军真的只是号称。
这梅叔鸾也学着曹丞相,当初的八十万大军南下的赤壁之战,最多不过二十万而已。
这梅叔鸾看着不到十万,就敢称四十万,果然是得了曹丞相亲传。
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后果呢?
他此次前来,可是奔着灭亡僚人而来,先把你们这些人的脊梁骨打断,让你们见到大唐军就恐惧,
就算你们逃了也没什么,你们不是喜欢钻山林,喜欢偷袭,喜欢杀唐人吗,喜欢电诈吗?
听说广府每年的贸易有二百万贯,那我就学学带英不做人,先把身后这些鱿鱼人,胡商压榨出全部价值,怎么也能搜刮出上千万贯出来。
我就以这上千万贯的一部分作为赏赐,一部分设立复仇基金,等后续李祎的六万军来了,把你们僚人成建制的全部打散
在把大部分没有功劳的军卒打散成一个个小队,那就给一个僚人青壮头皮换取百亩田地或者十贯钱。
杀吧,想要土地,想要财富,想要复仇,那就去丛林猎杀吧!
我就不相信,你们是杀不完的?
既然以后上千年全都喜欢反叛,那就长痛不如短痛!
反正如今老子的黑锅已经背的够大了,在背一点又有什么所谓?
杀一是罪,屠万是雄,屠得九百万,便为雄中雄!
李牧轻轻出了口气。
突然想到,这次似乎又是八千对四十万?
话说,你们真是能吹啊!
他很清楚部落联盟是什么东西,对方唯一依仗的就是人多而已。
但在这年代,他不相信梅叔鸾真能指挥各个部族的十万大军和自己最为精锐的安西军大战。
人马越多,便越难以指挥。指挥也会变的越混乱,人数越多。反而败的越快,接着就是溃败,然后驱赶加践踏,最后越死越多罢了。
当年‘投鞭断流’的那谁,真的挺厉害的,但还不是因为自大,直接因为小小的失误就引的大溃败吗?
所以,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严肃军令,结阵冲杀而已,真的不需要什么指挥艺术!
他本来的长处就不在临场战争之上,而是在战争之前把士气鼓舞到极处,让士卒的战场存活率做到极处,把情报做到极处,在最后留下预备队进行补救罢了。
所以,
在万众瞩目之下,在城墙上的百姓眼里,大唐日月旗下,只能看到大将军嘴唇微动,随后四周便有传令旗挥舞红色旗帜,传令兵迅速得令,快速沿着军阵中留给传令兵的骑道,各个营也接到军令。
而整个远征军和安西军的混合阵型,也在各个传令兵的传达下动了起来。
此时,在城头上的犹太人大长老,大卫也盯着中军大唐军旗下的那个身影,顾不得雨点落在身上,此时的他微微松了口气。
本来以为李牧的大军会进城固守,他们又听说李牧的名声,自然不敢妄动。
毕竟他们虽然在城内有十三万人,但真正拼凑起来不过是一万人的联合军而已。
对方进来了一千兵,还有外面还有上万兵马赶来,并没有对他们如何,他们自然不敢抵抗,害怕惹怒李牧把他们全部杀了。
而且具体事情具体分析。
他和优素福商议的结果是:李牧当初传出杀人百万真的是无稽之谈。
毕竟,他并没有堆东方人最喜欢的京观,对当初安西的占领也仅仅是驱赶和统治罢了。
最多不过是把那些作乱的粟特人抓去,做几年劳役和修路罢了。
不知道怎么就传出如此骇人听闻的名声。
你们唐人真的会吹牛。
当然,不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