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绝白洛城和文平城之间的山脉不再荒芜。
每周都有白洛人架着马车或者牛车来回经商。
每周也都有文平人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前往白洛城里一探究竟,到底有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
原先的荒野逐渐出现了人踩出来的小道,更有白洛人每次带上几十块砖上路,将砖铺在土路里,方便下次行走。
这样次数多了,倒也形成了一条简陋的山路。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又有十几位文平学者陆陆续续带着他们的家人和珍藏的典籍来到了白洛城邦。
他们不是为财富和待遇而来,而是为了亲手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最肥沃土壤中的成就感
这些新来的学者们,性情各异,专长也五花八门。
他们很快发现,这座充满活力的城邦里到处都是他们的课堂。
一位专精农事的学士整日卷着裤腿,与白洛的农夫们一同待在田间地头。
他带来了文平城邦传承了数百年的轮作法,教导农夫们如何通过交替种植不同的作物来保养地力。
一位痴迷于动物习性的博物学者成为了猎人们最欢迎的讲师。
他从典籍中找出了关于野兽迁徙规律的记载,结合白洛猎人丰富的实战经验共同绘制出了一份详尽的狩猎地图,极大地提高了狩猎的效率与安全性。
知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谕,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可以运用的工具,渗透进白洛城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也不是所有来自典籍的智慧都行之有效。
一名年轻的学者满怀信心地根据一本古老的水利图册,为白洛城邦设计了一套复杂精巧的灌溉渠道。
他宣称这套系统能将水流的利用率提高三成。
然而白洛的农夫和工匠们在实地勘察后,却发现这套设计完全忽略了本地的土质和地势落差。
如果强行修建非但无法节水,反而可能因为水流过急而冲毁田埂。
面对质疑,年轻的学者涨红了脸,坚持认为这是最优的方案。
双方各执一词,陷入争执之中,甚至引来了白洛城内专门负责调解的人。
“听我说,你们干吵也吵不出个所以然。”
“这样好了,你们找一块小的试验田尝试一下。”
“如果可行,我们全城的田地都用这样的方案进行改造。”
“如果不可行的话,我们希望您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可以再谨慎一点。”
年轻的学士一口应下:“当然,没问题。”
半个月后,试验田里果然出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水灾。看着被淹的作物,那年轻学者羞愧难当。
但白洛人没有嘲笑他,反而安慰他,并与他一起探讨失败的原因,最终结合他的理论与本地的实际,改良出了一套更简单也更有效的引水方案。
【白洛文明发明了复合灌溉渠,文明点数+1】
这件事让所有来自文平的学者都深受触动。
在这里,知识不是用来眩耀的权威,而是需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工具。
好的建议,白洛人会以百倍的热情去采纳;
不切实际的空谈,他们也会用温和但坚定的方式去拒绝。
这种务实的精神反过来也促进了学者们自身的成长。
时光荏苒,转眼间,距离文学士来到白洛,已过去整整一年。
学院的第一批三十名学生即将迎来他们的毕业典礼。
这一天,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种新奇的节庆氛围中。人们从各自的工坊、田地和码头赶来,聚集在中心广场上,好奇地等待着。
没有复杂的仪式,也没有冗长的训话。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胜阳带领着他的二十九名同学,身着统一的洁白棉布长袍,走上了临时搭建的高台。
他们的脸上褪去了孩童的稚气,多了一份因教育和知识而生的沉静与自信。
面对着台下上千名同族,他们没有丝毫胆怯。
胜阳清了清嗓子,用清淅的语调朗诵着诗句的开头。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他话音刚落,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跟上,一人一句,传承下来。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
“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杀时犉牡。”
“有救其角。”
“以似以续,续古之人。”
台下的白洛人一开始还有些茫然。
他们习惯了直白的口号和质朴的歌谣,从未听过如此精炼、如此富有节奏感的语言。
但渐渐地,他们听懂了。
那诗句里描述的正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深刻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在每个人的心中油然而生。
他们静静地听着,广场上鸦雀无声,只有孩子们的朗诵声在空中回荡。
文学士站在台下,看着自己亲手教导出的学生,看着他们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表演,眼框不禁有些湿润。
【白洛城邦发明了诗歌和戏剧,幸福度+1】
白洛没想到,这些学生们学习了整整一年时间,先学会的居然是诗。
不过想想也是,他们这一年以来虽然勤恳学习,但多是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少有到田间地头实践,学习的也确实是这样的内容。
科技树下还解锁了全新的科技【诗歌和戏剧】,分类在文化下,需要6点文明点数才能点亮。
【诗歌和戏剧:提高文明人口对于诗歌和戏剧的兴趣,提高文明人口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对于人口整体的影响能力】
诗歌和戏剧确实重要,从这个奖励给的是幸福度而非文明点数就可见一斑。
但文明的知识不只有诗歌和戏剧,还有各种自然科学。
尤其是简单描述里的最后一句,让白洛停下了直接点亮的动作。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