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南工城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公输学士的肩上。
这位已经隐约成为学士领头羊的中年人几乎是以一种狂热的激情投入到了新城市的规划之中。
他亲自带领一支由工匠、学者和测绘员组成的队伍,从春天走到夏天,走遍了南山山麓的每一寸土地。
最后选定了一处绝佳的地点。
那里背靠矿山,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只有一面平原朝向白洛城的方向。
这个地方和之前的临时工坊营地距离不远,迁移各种工坊设备也不算麻烦。
公输最看重的一点在于一条湍急的河流恰好从山谷中穿过,不仅能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其巨大的落差更是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水力资源。
南工城的建设全面铺开。
数千名劳工被动员起来,首先修建的是一条连接白洛主城与南工城选址的石板大道。
这条路被设计得异常宽阔平坦,足以让四辆牛车并行,确保了人员和初期物资能够顺畅地输送。
城市的布局也完全颠复了传统。内核局域是巨大的冶炼区和锻造区,下游则是木工房、制陶坊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手工业区。
居民区则被规划在了上风向、地势稍高的地方,与工业区之间用一些植物隔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烟尘和噪音的干扰。
一支又一支的工匠队伍,带着他们的家人和学徒,告别了繁华的白洛主城,满怀希望地迁徙到了这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他们是南工城的第一批居民,也是这座未来工业心脏的奠基者。
在白洛城邦将主要精力投入内陆建设的同时,他们对海洋的维系也并未松懈。
与威尔城邦的贸易航线已经成为一条流淌着财富的黄金水道,而作为这条水道中点的商岛,其战略地位也日益凸显。
最初商岛只是一个临时的交易点。
双方的船队在这里碰头,交换完货物便各自离去。
但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这种原始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低效。
有时候一方的船队早到了,就要在岛上空等;有时候天气不好,卸下的货物只能用油布简单遮盖,有受潮损坏的风险。
威尔人的商业思维比白洛人更敏锐,最先提出要改变这一切。
埃里克正式向白洛方的代表提议:“朋友,我们为什么不一起把这个小岛建设成一个真正的贸易港呢?”
“我们可以修建坚固的码头,让我们的船只能安全停靠。”
“我们可以建造仓库,来存储货物,再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淋。”
“我们甚至可以在这里建一些旅店和酒馆,让我们的水手在漫长的航行后能好好休息一下。”
这个提议正中白洛城邦下怀。
一位年轻的建筑师带领一支专业的施工队前往商岛。
一幅奇特的景象出现在了商岛上。
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白洛人和威尔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并肩劳作。
白洛人擅长土木工程,他们负责规划和建造码头的地基、仓库的石墙。
威尔人则更精通木工,他们用带来的优质木材,搭建起了轻便而坚固的栈桥和屋顶。
岛上出现了一批风格混搭的建筑,既有白洛城邦的沉稳厚重,又有威尔群岛的灵动精致。
为了纪念那位伟大的开拓者,岛屿中央的最高点,一座由白洛人出资修建的灯塔拔地而起。
每当夜幕降临,塔顶燃起的熊熊火焰便会化作一颗指引方向的星辰,为所有来往于这片海域的船只照亮前路。
人们都称它为“商之眼”。
随着商岛的贸易港日渐繁荣,贸易航在线的船只越来越多。
以商岛为基地,一支支小规模的巡逻舰队开始常态化地在周边海域活动。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绘制更精确的海图,为来往的商船提供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帮助。
这既是展示实力,也是在维护这条黄金水道的安全。
这天,负责巡逻的海风号刚刚结束了对一片未知珊瑚礁的勘探,正准备返回商岛。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海面,让这艘“远航者”级的船只在浪涛中剧烈摇晃。
风暴过后,海面一片狼借。水手们在清理甲板上的杂物时,了望手忽然发出了警报。
“船长!有船的残骸!”
远处的海面上果断漂浮着断裂的桅杆和破碎的船板。在那片残骸之中似乎还有一个人影,正紧紧抱着一块最大的木板随着波浪起伏,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全体注意!左满舵,向目标靠近!准备救人!”
海风号立刻转向,经验丰富的水手们迅速抛出绳索,几番努力之下,终于将那个奄奄一息的幸存者拉上了甲板。
这是一个看起来约莫三十多岁的男人,即便浑身湿透,面色惨白,有着威尔人标志性的浅色头发和高挺的鼻梁。
船上的医师立刻对他进行了急救,喂下热水和食物后,男人才缓缓恢复了意识。
当他得知自己被白洛城邦的巡逻队所救时,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用还不太熟练的贸易通用语表达着自己的谢意。
“感谢……感谢你们的援手。我是法比安,威尔城邦的……一名商人。”
船长为他安排了干净的衣物和独立的船舱休息。随后海风号加速返航,将这位特殊的客人带回了商岛。
在商岛上,法比安得到了更好的照料。
当他看到这座由白洛人和威尔人共同建造、秩序井然的贸易港时,眼中的惊讶更浓了。
他原以为这只是一个简陋的交易点,没想到这里码头、仓库、旅店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座高耸的灯塔在夜间指引航向。
身体恢复后,法比安才终于坦诚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他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