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2章(2 / 2)

的挖掘机和起重机,也让城市下水道系统的改造和新建筑的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在这一年,白洛城邦的景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泥泞的土路被平整的碎石路所取代,连接主要城市的道路甚至铺上了坚固的砖石。一座座新的卫星城镇,围绕着新建的火车站拔地而起,吸纳着从主城区分流出来的人口和产业。

当坚实的基础设施网络铺遍城邦疆域,一场经济上的飞跃便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永恒之泉保障了粮食的绝对安全,庞大的人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则让资源与商品的流通成本降到了史无前例的低点。

南工城,彻底变成了一座不夜之城。高炉的火焰彻夜不熄,巨大的蒸汽锻锤发出富有节奏的轰鸣。在伟人炼的带领下,白洛的工匠们成功掌握了“分段淬火”技术,能够生产出品质极高的钢材。这些钢材被制成更锋利的农具、更耐用的机器零件,以及更致命的武器。

在图灵新城的“武器与动力实验室”,科学家们取得了两个重大突破。

第一个课题,“如何让火枪射得更快、更准、更远”,催生了“后膛装填式”步枪的诞生。这种新式火枪不再需要从枪口繁琐地装填弹药,射速比旧式火枪提升了三倍以上。

第二个课题,“如何让蒸汽机变得更小、更强”,则让“小型化船舶蒸汽机”成为了现实。

西海岸的船坞里,第一艘不依赖风帆,完全由蒸汽驱动的明轮船“破浪号”成功下水。它能够以稳定的速度逆流而上,彻底摆脱了风向的束缚。

商业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城邦的每一个角落。大商人易的船队,满载着白洛生产的棉布、瓷器和钢制工具,沿着新开辟的航线,远航至海外,换回了大量的香料、稀有木材以及白洛所没有的作物种子。

城邦内部,各个城市的分工也愈发明确。白洛城作为首都,是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图灵新城是科研的圣殿。南工城是无可争议的工业引擎。而那些曾经的军事要塞,则在和平时期,转型为局域性的行政与贸易中心,将城邦的秩序,辐射到最偏远的角落。

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胜阳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领域一一文化的融合与认同感的塑造。

他比谁都清楚,一个由无数不同部族、不同文化拼接而成的庞大城邦,其内部的隐患,远比外部的敌人更可怕。武力的征服只能带来暂时的臣服,唯有文化的认同,才能真正地铸就一个永不分裂的共同体。

“全民义务教育”法令被严格地推行到城邦的每一个角落。

所有年满七岁的孩童,无论出身,都必须进入官方设立的学院,接受为期五年的强制性基础教育。教材被完全统一,所有教程都必须使用标准的白洛语。

孩子们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中成长,学习着同一部由文教司学者们编篆的、名为《百洛起源》的史诗。在这部官方史诗里,所有后来并入的部族,都被描绘成“失散已久的兄弟”,最终在白洛的感召下,“回归了同一个伟大的家庭”。

公共节日成为了塑造共同记忆的溶炉。在“丰收节”和“英雄日”,整个城邦都会放假。来自不同族裔的人们在共同的欢庆与纪念中,逐渐淡忘了彼此的出身,创建起了对“白洛人”这个新身份的共同记忆。

与此同时,利益的捆绑也在悄然进行。城邦大力推广“家庭工坊”计划,向新公民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支持,鼓励他们开创自己的事业。当一个人的财富、家庭和未来,都与这座城邦的繁荣紧密相连时,他便再也不会有背叛的念头。

五年的和平期走到了尾声。

白洛城邦,已经从一个局域性的强者,蜕变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庞然大物。

胜阳站在白洛城最高的观星台上,俯瞰着自己的城邦。脚下的城市,已经扩张到超乎想象的规模。高耸的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宽阔的街道上,甚至出现了由蒸汽驱动的、冒着白烟的“公共马车”。远处,南工城的烟肉林立,喷吐着工业的呼吸。更远处,铁路如银色的丝线,将一座座繁荣的卫星城市,与主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户籍司的司长,将一份最新的报告,呈现在了他的面前。

“首领,”官员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截止到今年秋收,城邦登记在册的总人口,已经正式突破了———”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

“三十万。”

【白洛城邦总人口突破三十万】

【匹配周期即将结束,请做好准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