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戏拍到十点多。
后面在拍全真教几个道士争论的时候,赵言蹊的馀光都能看到坐在一旁的刘艺菲依偎在刘晓丽身上在打瞌睡。
繁重的头套也摘不了,母女俩一个叫敬业,一个叫爱岗,显然是担心张大胡子会不会心血来潮,重拍小龙女的戏份,根本就没想到提出休息。
“张导,让艺菲先回去休息吧?免得别人看见了,还得说我们剧组压榨童工呢!”
趁着补妆的间隙,赵言蹊找到张继中打趣着。
张继中愣了愣,显然是没注意到这点,反应过来后看着窝在红袄子下酣睡的小姑娘,似乎也有些不好意思。
“那什么,晓丽你先带孩子去休息吧,今天也没有艺菲的戏份了。”
“好的,谢谢张导。”
刘晓丽客气的谢了一声,友善的向赵言蹊点了点头。
等赵言蹊回到宿舍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二点了。
稍微洗漱一下便睡了过去,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早上六点半了。
看着象山的天才蒙蒙亮,而自己已经精神奕奕的没了睡意。
赵言蹊只能再次感谢原身给予自己的健康体魄,打小跟那些道士学的“静心”啥口诀的,竟然真的有深度睡眠的效果。
坐在笔记本面前,赵言蹊也开始思索起来,如果想靠写小说赚钱,应该写哪一本。
当前这个时代,销售最好的自然是青春伤感文学,比如《左耳》、《深海里的星星》、《泡沫之夏》,又或者是郭小四那些畅销的《小时代》。
只是赵言蹊还是个要脸的人。
《泡沫之夏》的豪门虐恋,《深海》里的援交、吸毒,《小时代》里的奢靡世界,以后说不定都是赵言蹊的黑暗过往。
能让他抄袭的,顶多就是青春喜剧、明媚向上的那种小说。
思索半天后,赵言蹊最终定下了目标,就决定是你了——《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
这也是原时空下,赵言蹊看了无数圈外人幻想重生华娱世界里获得的灵感。
无数人重生混迹华娱,第一部小说作品就是《那些年》,第一部电影就是《那些年》。
之所以如此千篇一律,就跟上学首先要学加减乘除一样,这些东西太基础了!
谁没有青春,谁青春没有暗恋,又有几人的暗恋能够修成正果?
虽然九把刀曾说过这本书内容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但又何尝不是其他人的青春印记?!
而作为导演的练手之作,《那些年》作为一部青春喜剧片,又是简单至极。
不管前世导演经验如何,重回2004,面对一批老旧过期的设备,拿一部简单的青春喜剧片练练手,也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了。
而对赵言蹊来说,除开以上两点之外,还有另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理由。
九把刀屁股不端正!
作为一位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成长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有志爱国青年,赵言蹊最讨厌的就是这样的人。
“故事,应该从那一面墙开始说起。
2000年夏天,大理双廊镇高中艺术班二年级。
一个坚信自己杂乱的自然卷发终有一天会通通直起来的男孩,由于太喜欢在上课时乱开玩笑、爱跟周遭同学抬杠,终于被赖导罚坐在教室的最角落。
唯一的邻座,是一面光秃秃的墙壁。
“赵景言,现在看你怎么吵闹!”赖导冷笑,在讲台上睥睨正忙着搬抽屉的我。
“是的,我一定会好好反省的。”我打包好抽屉里乱七八糟的参考书跟图稿,正经八百挤出一张痛定思痛的脸
洋洋洒洒半小时,赵言蹊便完成了2000字的创作。
零几年的网文界,原没有赵言蹊重生前那么疯狂,动辄日更万字、两万字的,这时候在网上发表网文,更多的还是日更1000,勤奋一些的写个2000。
像准备出版的实体文学,能保持日更1000就很不错了。
赵言蹊也没有太出格,更个2000也差不多了。
发表网站他没有选择新生的起点,而是选择了“榕树下”。
前者正在做付费阅读,不是赵言蹊的目标;而后者在出版方面颇有心得。
不要担心在网上发表以后,会影响实体书的销售。
这个年代的中文互联网远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看实体书的跟看网文的完全不是一批读者,甚至绝大多数在网上看小说的,都会选择买一本实体书放在包里,便于翻阅。
未来十年之内,实体书的销售依旧前途无限。
影响它销量的从来不是网文,而是横行无忌的盗版!
码完字,赵言蹊又锻炼了大半个小时。
原身留给自己的身体,赵言蹊还是想好好保护的,争取活到120岁;
更何况娱乐圈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安全,比如拍戏时黑恶势力的威胁,又比如私生饭的偷袭,虽然可以雇佣保镖,但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关键时候还得自己保护自己!
早餐就不用吃盒饭了,影视城内有专门为剧组提供后勤服务的公司跟食堂。
米饭、馒头、面条、鸡蛋等,可供选择的品类也不少。
赵言蹊来的算早的,等他过来的时候,却发现刘晓丽、刘艺菲母女俩居然比他还早。
“阿姨,艺菲,今天这么早?”
赵言蹊笑了笑,原身平常又不用码字,自然会来的比较早一些。
“今天什么戏来着?”赵言蹊端着餐盘,坐到了刘艺菲对面:“我没记错的话,是我要以死谢罪吧?”
“我谢谢你嘞!”
赵言蹊笑呵呵的说道:“不过能多演几次,我也无所谓的。”
“艺菲你还不知道吧,我可是你的偶象!”
“恩?”
刘艺菲眨巴眨巴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