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讨论国家大事,互相鼓励要“又红又专”。他们没有多少花前月下的浪漫词汇,更多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对责任的担当,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朴素期盼。这是一种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产生的,建立在共同信仰和命运基础上的、极其克制却又无比深沉的“精神恋爱”。
写完信的最后一行,仔细封好信封,贴上珍贵的邮票,赵庆兰常常会长舒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任务。她会把信贴身放好,等待着下一次邮递员的到来。
煤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映照着她年轻却已显风霜的脸庞,眼神清澈而坚定。这炕头上的书信,是冰冷现实中的温暖之火,是孤独奋斗中的力量之源,连接着两颗年轻而忠诚的心,也连接着这片黑土地与那遥远山沟,共同诉说着一个时代的青春与奉献。
而在这不断的书写和阅读中,赵庆兰也愈发清晰地感受到自身的变化。她不再仅仅是那个依靠远方来信获取力量的女孩,她开始渴望能在这片土地上,发出自己更具体、更温暖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