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三江奔流> 第109章 长子的调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9章 长子的调和(1 / 2)

餐厅里,时间仿佛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父亲林瀚章粗重的喘息声,弟弟林向洋倔强挺直的脊梁,母亲周文瑾压抑不住的啜泣,还有碗碟狼藉的桌面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火药味,共同构成了一幅破碎的家庭图景。林卫东站在父亲与弟弟之间,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道骤然裂开的深渊边缘,两侧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却各自固守着一片截然不同的精神大陆。

他理解父亲。

那种理解是刻在骨子里的。他记得小时候,父亲每次从遥远的基地回来,行李箱里没有时髦的礼物,只有一摞摞厚重的技术书籍和笔记。他记得父亲在昏黄的台灯下伏案绘图的身影,记得父亲谈起某个技术难题被攻克时,眼中闪烁的、堪比星辰的光芒。那不是简单的"工作",那是信仰,是融入血脉的使命。"国家需要"这四个字,对父亲那代人来说,不是口号,是毕生行动的准则,是高于个人得失、甚至高于家庭团聚的至高信念。弟弟那句"过时了"和"穷光荣",无异于用锤子砸碎了父亲视若珍宝的精神丰碑。父亲颤抖的手,煞白的脸,那不是单纯的愤怒,是信仰被最亲的人亵渎后,产生的深入骨髓的痛楚和悲凉。

他也试图理解弟弟。

虽然弟弟的描述带着夸张和年轻人特有的张扬,但林卫东并非完全隔绝于世。基地也在经历"军转民"的阵痛,他也听说过南方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弟弟口中那个"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世界,虽然与他熟悉的、讲究奉献和纪律的科研环境大相径庭,但他隐约能感觉到,那或许是国家正在探索的另一条腿走路的方式。弟弟不想像父辈那样"苦一辈子",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想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最朴素的愿望,本身有错吗?弟弟身上那股敢闯敢拼的劲头,那种对市场机会的敏锐,不也正是基地在转型中所欠缺的吗?

内心两种声音在激烈交锋。一边是自幼耳濡目染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一边是对新时代浪潮的隐约感知和对弟弟个人选择的同理心。他既无法完全赞同父亲将一切商业行为斥为"投机钻营"和"铜臭",也无法全然认可弟弟那种将金钱收入作为唯一价值尺度的偏激。

僵持,不是办法。这个家,不能在新年的鞭炮声中分崩离析。

林卫东深吸了一口气,那空气中混杂着饭菜冷却的油腻味和硝烟未散的紧张感。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先弯下腰,默默地扶起了被父亲撞开的椅子,将其轻轻归位。这个细微的动作,带着一种试图恢复秩序的信号。

然后,他拿起桌上那瓶本地产的、廉价的白酒,走到父亲身边。林瀚章依旧紧绷着脸,目光沉痛地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不愿再看这令他失望透顶的屋内一眼。

"爸,"林卫东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敬重,他缓缓地将父亲面前那只小小的陶瓷酒杯斟满。清冽的酒液注入杯中,发出细微的声响。"您先喝口酒,顺顺气。"

他没有急于为弟弟辩解,而是先表达了对父亲的关切。酒,在这个时候,更像是一种缓和情绪、搭建台阶的媒介。

林瀚章没有动,也没有看那杯酒,但紧绷的下颌线似乎微不可查地松动了一毫米。

林卫东又拿起公筷,夹了一块已经没什么热气的红烧肉,放到了弟弟林向洋的碗里。"向洋,你也吃点东西。跑那么远回来,一路上也累了。"

林向洋梗着脖子,但大哥这个出乎意料的、充满关怀的举动,让他汹涌的怒气稍微滞涩了一下。他看着碗里那块肥瘦相间的肉,没有动筷,但紧握的拳头微微松开了些。

做完这两个看似平常,在此刻却意义非凡的动作后,林卫东才回到自己的座位,用他那特有的、不疾不徐的语调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试图在那道观念的鸿沟上,架起一座脆弱的桥梁。

"爸,"他再次看向父亲,语气诚恳,"向洋他……年轻气盛,说话没轻没重,冲撞了您,我代他给您赔个不是。"他先定了性,是"年轻气盛",是"冲撞",而不是原则上的对立,这给了父亲一个下来的台阶。

"但是,"他话锋微微一转,目光扫过弟弟,又回到父亲身上,"他向洋,一个人跑那么远,人生地不熟的,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我们可能都想象不到。他这么做,归根结底,也是想靠自己的双手,干出一番事业来。只是……"他斟酌着用词,"只是他选择的这条路子,跟咱们家以前熟悉的,不太一样。"

"路子不同而已。"他重复并强化了这个说法,试图将尖锐的意识形态冲突,降维成具体路径选择的差异。

接着,他转向林向洋,眼神里带着兄长的责备,但更多的是一种引导和劝诫:"向洋,你也要理解爸。爸不是不让你赚钱,更不是不希望你过得好。他是担心你!南方那边,我们了解得少,听说情况复杂,坑蒙拐骗的事情也多。爸是怕你年纪轻,经不住诱惑,为了赚钱走了歪路,忘了做人的根本!"

他巧妙地将父亲的"鄙夷"部分转化为"担忧",这更容易让人接受。

"钱,是要赚。"林卫东看着弟弟,语气变得郑重,"但爸常教导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脚踏实地。这不管是在山沟里搞科研,还是在南方做生意,道理都是一样的!钱要赚得光明正大,心里的那股正气,那份信念,不能丢!不能因为钻进了钱眼里,就忘了自己是谁,忘了根在哪里!"

"信念"!

林卫东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词。他没有具体定义这个"信念"是什么,是父亲的"家国情怀",还是更普世的"做人原则",他留下了模糊的空间。但他强调,无论走哪条路,都需要有"信念"的支撑。

他试图在父亲坚守的"崇高价值"和弟弟追求的"经济利益"之间,找到一个看似可以共存的支点——那就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