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你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有用’的事情上。比如,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将你那个‘星桥’项目,与集团下一步的战略投资方向结合。独立探索是好事,但不要偏离了主航道。”
这番话,像是一根冰冷的探针,精准地刺入了徐卓远内心最敏感的区域。它否定的不仅仅是一篇论文,更是他独立学术人格的价值,甚至试图将他倾注心血的“星桥”也纳入其商业版图的规划中。那只无形的、试图掌控一切的手,仿佛透过遥远的距离,再次扼住了他的呼吸。
挂断电话后,实验室陷入一片死寂。徐卓远坐在电脑前,屏幕上的论文录用通知仿佛变成了嘲讽。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周身散发出生人勿近的低气压,也没有愤怒地砸东西,只是静静地坐着,背脊挺得笔直,像一尊紧绷的石像。
封瑶端着一杯刚热好的牛奶走进来,看到他这副模样,心猛地一沉。她轻轻将杯子放在他手边,没有急着询问。
良久,徐卓远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深深的疲惫:“他连这个……都要干涉。” 他没有明说“这个”是什么,但封瑶瞬间懂了。
她看着他紧抿的嘴唇和眼底那抹受伤的倔强,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她知道的,这种来自至亲的、全方位的否定和操控,远比外界的任何困难都更具杀伤力。
她没有说空洞的安慰话,也没有义愤填膺地指责徐父。只是伸出手,轻轻覆盖在他放在键盘的、微微有些冰凉的手背上。温暖的触感透过皮肤传来,徐卓远身体几不可察地颤了一下。
“卓远,”封瑶的声音很轻,却像磐石一样稳定,“记得林薇薇说的那个‘金笼子’吗?”
徐卓远抬起眼,看向她。
“现在,有人不仅想把你关在笼子里,还想把你看到的天空、你试图飞翔的翅膀,都按照他的意愿重新定义和修剪。”封瑶的目光清澈而坚定,直直地望进他眼底,“但是,论文被录用,证明你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已经看到了别人未曾见过的风景。这是你的实力,是你独立思考的成果,任何人都无法夺走,也无权否定其价值。”
她顿了顿,握紧了他的手,仿佛要将自己的力量传递过去:“‘星桥’是你的梦想,不是任何人商业版图上的一颗棋子。它的主航道,由你和我们团队来定义。”
她的话语,一字一句,敲击在徐卓远的心房上。冰层在加速融化,他能听到内心深处冰块碎裂的清脆声响。那些被压抑的委屈、愤怒、不甘,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却又在她温柔而坚定的目光中,被引导着转化为更沉静的力量。
他反手握住了她的手,力道有些大,仿佛溺水之人抓住唯一的浮木。这是他第一次,如此主动且清晰地回应她的接触。
“……我明白。”他低声说,声音依旧有些哑,却不再是全然的疲惫,而是多了一丝决绝,“我不会让他得逞。”
无论是学术上的探索,还是“星桥”的未来,他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遥远荆棘王座投下的阴影,第一次让他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想要彻底挣脱甚至……反击的欲望。
也正是在这个夜晚,在校园的另一端,林薇薇坐在琴房里,指尖流淌出的不再是肖邦的激昂,而是一段充满不确定性与探寻意味的现代乐章。她的父亲下午与她进行了一场并不愉快的谈话,话语间提及了徐家,提及了“星桥”,也提及了“长远眼光”和“现实考量”。
她停下演奏,望着镜中自己清冷的面容,脑海中却浮现出封瑶那双明亮、坚定、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的眼睛。那个女孩,和她身处的那个充满代码与逻辑的世界,似乎拥有着她所向往的、另一种形态的自由与力量。
“不同的笼子……”她喃喃自语,封瑶那句“飞出去,看看属于自己的天空”言犹在耳。
涟漪已然扩散,命运的丝线开始更复杂地交织。徐卓远在封瑶的守护下,于内心的战场上拔剑出鞘;而林薇薇,也在外部的压力与内部的探寻中,开始审视自己突围的方向。青春的救赎与成长,从来不是孤立的战役,而是在彼此的映照与牵引下,共同奔赴一场破茧成蝶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