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认出这是隔壁物理学院的才子,周屿。前世,他似乎也曾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有过几次短暂的学术交流,但并无深交。只隐约记得他后来出国深造,在凝聚态物理理论领域颇有名气,其家族在学术界也颇有影响力。
“周屿学长?”封瑶礼貌地点头致意,心中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前世模糊的记忆告诉她,周屿此人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他的温和背后是极高的智商和目的性。
“果然是你。”周屿笑着走近几步,目光扫过她怀中的书,《高级算法导论》《自然语言处理前沿》,“看来传言不虚,你对计算机领域是动了真格。这些书可不轻松。”他的语气带着纯粹的欣赏,不含轻浮,让人生不出反感。
封瑶微微一笑,保持着距离:“学长过奖了,只是感兴趣,慢慢啃而已。”
“不必谦虚。”周屿推了推眼镜,眼神真诚,“我最近也在关注交叉学科的应用,你们‘星桥’项目在中期评审上的表现很亮眼。尤其是关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那部分构想,我觉得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在某些层面有奇妙的共通之处。或许,能通过引入物理规律作为底层约束,提升模型在复杂、动态场景下的泛化能力和可解释性,避免成为一个纯粹的‘黑箱’模型。”
他随口提出的几个观点,不仅精准地切中了“星桥”技术演进中的一个潜在瓶颈,更提供了一个来自基础学科的新颖视角,显示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封瑶有些意外,这个思路确实是她和徐卓远尚未深入探讨过的领域,但潜力巨大。她不由得被话题吸引,就几个技术细节与周屿多聊了几句。周屿的思维开阔,言辞有物,交流起来确实令人感到舒适,并且他始终保持着恰当的学术距离,这让封瑶稍稍放松了警惕。
“对了,”临别时,周屿似乎不经意地提起,从随身携带的皮质笔记本里抽出一张制作精良的邀请函,“下周末我们学院有个小范围的学术沙龙,主题是‘智能科学与基础学科的交叉碰撞’,邀请了校内外几位在交叉领域很有建树的老师和新锐学者分享,比如it回来的张淮教授,他在用ai辅助量子计算模拟方面很有建树。我看你对这方面很有想法,不知道有没有兴趣来听听?或许能给你们‘星桥’带来一些新的灵感。”
封瑶接过那张质感十足的邀请函,略一思索。扩大交流圈、汲取不同领域的养分确实对“星桥”有益,而且周屿此人目前看来是纯粹的学术交流意图。她点了点头:“谢谢学长邀请,听起来很有价值。如果周末没有其他安排,我会去的。”
“期待你的到来。”周屿笑容温和,礼貌地告辞离开。
封瑶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林荫道尽头,将邀请函收好,并未多想,转身继续走向实验室。她并不知道,这一幕,恰好被刚从实验楼出来、正准备去找她的徐卓远看在眼里。
徐卓远站在廊柱的阴影处,看着封瑶与那个气质不俗、在校园里颇有名气的男生相谈甚欢,看着对方递出精致的邀请函,看着封瑶接过并点头……他的脚步顿住了,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微微攥紧,一种陌生而熟悉的、带着酸涩和不安的情绪悄然蔓延。
他认得周屿,物理学院的风云人物,家世良好,才华横溢,待人接物如春风拂面,是校园里不少女生倾慕的对象。这样一个优秀的男生,主动接近封瑶……虽然理智告诉他,封瑶对自己的感情毋庸置疑,他们共同经历了那么多,早已心意相通。但骨子里那份源于破碎家庭环境的敏感和阴郁,那份深藏于心的、对自身价值的不确信(尤其是在面对周屿这样“阳光下的骄子”时),在这一刻悄然浮现。前世,他就是在类似的比较和自卑中,一步步推开了一切,最终孑然一身。他害怕失去,害怕自己还不够好,害怕这来之不易的光明与温暖会被更耀眼、更“正常”的存在夺走。前世的孤独与挫败感,如同幽灵般,在此时轻轻叩击着他的心门。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波澜,脸上恢复了一贯的平静,甚至带上了一丝刻意维持的淡漠,才迈步向封瑶走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瑶瑶。”他唤道,声音听不出异常。
封瑶闻声回头,看到他,脸上立刻绽放出真切而依赖的笑容,快步迎上来:“卓远!我正找你呢。你看我借到了什么?”她献宝似的举起那本《高级算法导论》,“里面有提到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新型优化器思路,可能对我们下一步解决模型收敛慢的问题有帮助……”她兴致勃勃地说着,眼神清亮,全然没有半分因刚才插曲而产生的异样,她的世界仿佛只要看到他,就瞬间被点亮。
徐卓远看着她毫无阴霾的笑容,听着她句句不离“我们”的项目,心中那点因对比而产生的阴霾渐渐被驱散。他接过书,顺势牵住她的手,感觉到她指尖微凉,却被她立刻用温暖的手心紧紧包裹。
“嗯,回去一起看。”他低声应道,顿了顿,状似随意地问,目光却悄然留意着她的反应,“刚才……好像看到你在和人说话?”
“哦,你说周屿学长啊?”封瑶恍然,语气轻松地解释,带着一丝与旁人分享新发现的雀跃,“碰巧遇到,聊了聊物理信息神经网络和咱们项目结合的可能性,他提的观点还挺有启发的,也许能帮我们突破那个泛化瓶颈。他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物理学院下周末的一个学术沙龙,说主题可能对我们有启发。
我想着多交流学习没坏处,就先应下了。”她晃了晃手中的邀请函,随即自然地看向他,“你要不要也一起去?多听听不同领域的思路,总没坏处。说不定你也能找到灵感呢?”
她坦荡的态度,以及自然而然的、将他纳入计划的邀请,像一缕阳光,彻底照散了徐卓远心中最后的疑虑。他意识到,自己的不安,更多是源于内心尚未完全愈合的伤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