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李院士,目光多次落在她身上,那目光中带着严谨的审视,但似乎也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最终陈述结束,台下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封瑶带领团队成员鞠躬致谢,心中一片澄澈与平静。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无愧于过往的付出,也无愧于彼此的信任。
比赛结果将在所有团队展示完毕后当场公布。等待结果的时间里,封瑶去了一趟洗手间。刚走出隔间,就在洗手台前遇到了显然已等候片刻的苏晚晴。
苏晚晴正对着镜子补妆,看到封瑶出来,动作优雅地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封瑶,今天表现不错嘛,看来那些论坛上的风风雨雨,并没影响到你的状态。”
封瑶慢条斯理地打开水龙头,任由清凉的水流划过指尖,透过光洁的镜面看着苏晚晴,目光平静无波:“谢谢苏学姐关心。专注于自身提升的人,内心自有锚点,自然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噪音干扰。”
苏晚晴脸色微僵,精致的妆容似乎也掩盖不住那一瞬的失态,随即她又扬起更灿烂的笑容:“是吗?希望待会儿公布结果的时候,你还能保持这份淡定。”她“啪”地一声合上粉饼盒,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和挑衅,“听说李院士最讨厌的就是项目华而不实,只会夸夸其谈,没有扎实的技术根基。”
封瑶关掉水龙头,抽出一张纸巾细细擦干手上的每一滴水珠,这才转身正视苏晚晴,眼神清亮而锐利,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是否华而不实,评委老师们自有专业公断。倒是苏学姐,似乎对我们‘星桥’项目格外‘关心’,连李院士的私人喜好都打听得一清二楚。这份过于厚重的‘心意’,我们真是心领了。”
她语气不卑不亢,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通透力量,让苏晚晴瞬间有种被看穿心底算计的心虚与狼狈。
“你……”苏晚晴一时语塞,精心维持的从容面具出现裂痕。
封瑶不再多言,微微颔首,便径直离开了洗手间,留下一个挺直的背影。有些交锋,无需多言,实力和最终的结果自会证明一切。言语的机锋终是末节,真正的战场在台上的展示与评委的评判之中。
回到会场不久,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最终评审结果揭晓。
当主持人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念出“本届区域赛金奖获得者——‘星桥’团队,项目负责人:封瑶”时,封瑶感觉自己的心跳仿佛漏跳了一拍,随即被巨大的喜悦和如释重负的成就感淹没。身边的团队成员瞬间爆发出欢呼,徐卓远紧紧握住了她的手,深邃的眼眸中满是为她骄傲的光芒,赵景明也兴奋地拍着她的肩膀,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他们成功了!不仅获得了代表最高荣誉的金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项目理念和创新性得到了权威专家们的高度认可。
颁奖典礼上,李院士亲自为金奖团队颁奖。他将沉甸甸的证书递到封瑶手中时,和蔼地笑了笑,压低声音对她说道:“小姑娘,你的‘动态情绪权重因子’想法很新颖,理论基础很扎实,陈述得也非常清楚,抓住了情感计算中的一个关键难点。继续努力,未来可期啊。”
“谢谢李院士的肯定!我们会继续深入探索,绝不辜负您的期望!”封瑶激动地接过证书,紧紧抱在胸前,心中的信念如同被点燃的火焰,更加炽热而坚定。这份来自业界泰斗的认可,是对她所有努力、坚持与天赋的最好回报。
区域赛的辉煌胜利,如同一道强烈而纯净的光芒,瞬间驱散了所有曾笼罩在身边的阴霾。学校论坛上那些残存的流言蜚语,在绝对的实力和硬核的荣誉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很快便沉底无人问津。取而代之的,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赞扬封瑶个人能力与“星桥”团队创新精神的帖子,舆论风向彻底扭转。
凯旋而归的当晚,封瑶如约回家吃了妈妈精心准备的糖醋排骨。饭桌上,父母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自豪和喜悦,之前的忧色早已一扫而空。张阿姨之类的闲言碎语,自然也不再被提起,仿佛从未发生过。
看着父母轻松而开心的笑容,封瑶知道,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成功地守护了家人的安宁与骄傲,也向所有关注她、以及曾经质疑她的人,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然而,生活的波澜总是一重接着一重,攀登上一座高峰后,视野前方又会出现新的峻岭。区域赛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意外”悄然降临。
这天,封瑶接到一个显示为首都区号的陌生号码来电。对方自称是国内顶尖科技期刊《人工智能前沿》的编辑部主任,语气十分客气。他在电话中表示,期刊方面在本次区域赛的专题报道中,敏锐地注意到了“星桥”项目,尤其是封瑶作为核心成员提出的“动态情绪权重因子”概念,认为其极具理论创新性和学术发表价值,因此特意正式邀请她,根据这一核心概念,撰写一篇详尽的学术论文,投稿至《人工智能前沿》。
封瑶握着电话,心中震惊无比。《人工智能前沿》!这是她前世在学术道路上踽踽独行时,只能仰望、想都不敢想的顶级期刊!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一个能让她的研究成果进入更广阔学术视野的平台。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将一个比赛中证明有效的创新点,扩展、深化为一篇符合顶级期刊严苛要求的学术论文,需要更深入系统的文献梳理、更严谨科学的实验论证、更规范专业的行文表述,以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她下意识地想立刻联系徐卓远商量,寻求他的意见和支持。但一个念头忽然闪过脑海——徐卓远已经为她抵挡了太多风雨,铺平了太多道路。这一次,这或许是她需要独立面对的关键挑战,是真正在学术圈内凭借自身力量证明她封瑶科研能力的一次重要机会。她需要独自完成这次攀登。
与此同时,徐卓远也接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