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则充满控制欲和价值否定的观念下,一步步变得敏感自卑,不断妥协,最终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怀疑中,与近在咫尺的幸福失之交臂。
重生后,她凭借预知的优势和对徐卓远感情的坚定,规避了最主要的悲剧节点,但来自家庭的压力,这块沉重的“暗礁”,依然顽固地横亘在她的人生航道上,在她以为风平浪静时,冷不防让她触底心寒。
挂了电话,封瑶独自走到图书馆后那片僻静的小树林,在一条斑驳的长椅上坐了许久。初夏的阳光奋力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她身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影,却丝毫驱不散心底那一片冰冷的角落。她意识到,仅仅依靠对徐卓远的爱和自身事业的追求,并不足以完全抚平前世留下的所有创伤。与母亲的关系,对自身价值的终极认同,是她必须独自穿越的荆棘之地。徐卓远是她的灯塔,但划船渡河的人,终究只能是她自己。
晚上与徐卓远视频时,她努力维持着平静,甚至刻意弯起嘴角,谈论他明天的面试细节。但眼底那一丝未能完全掩藏的疲惫与波澜,还是被他敏锐地捕捉。
“瑶瑶,”他打断了她关于面试着装的建设性意见,放下手中的文献,目光专注而沉静地落在她脸上,带着不容回避的温柔,“今天发生什么事了?你的眼睛告诉我,你不开心。”
在他洞若观火的目光下,封瑶所有伪装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她深吸一口气,没有选择隐瞒,也不想再独自承受这份沉重。她将表姨电话的内容,以及自己内心随之而来的震荡、那种熟悉的被否定感和无力感,尽可能平静地叙述出来。她提到了母亲那套根深蒂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变种观念,提到了那种无论自己取得何种成就,在母亲眼中似乎都不如一个“稳定归宿”的挫败。
徐卓远静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发表意见,没有试图用理性的分析去“解决”她的情绪,更没有说出任何“别想太多”或者“她也是为你好”之类的苍白安慰。他只是隔着屏幕,用那双沉静如古井的眼睛给予她全部的注意力,那目光本身就像一种无声的宣告:“我在听,我在这里,你的感受是真实且重要的。”
直到封瑶说完,胸口那股郁结之气似乎随着倾诉消散了一些,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一种奇异的力量,仿佛能直接安抚灵魂的褶皱:“瑶瑶,记得我们昨天看到的那一章吗?关于‘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对话。”
封瑶微微一怔,点了点头。那章的内容瞬间清晰地回响在脑海。
“外界的声音,尤其是来自重要他人的否定,很容易激活我们内心那个脆弱、不安、渴望认可却又屡屡受挫的‘小孩’。”徐卓远的声音不急不缓,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的心理规律,却又充满了深刻的理解和共情,“但你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承受、无力反抗的孩子了。你拥有了成熟的认知,独立的能力,清晰的目标,以及,”他顿了顿,目光温柔而坚定,如同最可靠的磐石,“对我,对你自己的选择,坚定不移的信任。你可以选择成为自己内心那个强大、智慧、充满爱意的‘父母’,去看见、去倾听、去安抚那个受惊的‘小孩’,告诉她,‘你足够好,你值得被爱,你值得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无需任何人的许可和肯定’。”
他的话,如同精准而温和的手术刀,剖开了封瑶混乱的情绪内核,将问题的本质清晰地呈现出来。是啊,她重生的意义,不正是为了打破这些桎梏吗?母亲的观念是她无法轻易改变的,那是属于母亲自己的人生课题。但她可以改变自己回应的方式,可以重新建构自我价值的评价体系,可以坚定地守护自己选择的边界。
“我明白。”封瑶的声音渐渐恢复了力量,眼中重新凝聚起清亮的光芒,那光芒里带着一丝决绝,“我不能期待她的理解,因为这或许永远也不会到来。但我可以坚定我的边界。我的价值,不需要用她的标尺来衡量。我的人生,由我自己定义。”
就在这时,封瑶的宿舍门被轻轻敲响。门外站着的是林晓和沈哲。林晓手里提着一盒看起来就很精致的点心,脸上带着腼腆又真诚的关切。沈哲则站在稍后一点的位置,手里拿着一个u盘,表情一如既往的有点技术宅的直率,但眼神里也透着一丝笨拙的关心。
“封瑶学姐,”林晓小声开口,带着点试探,“我们看你晚上没去实验室,好像……心情不太好的样子?这是沈哲他们项目组今天庆祝拿到资助买的点心,味道很好,我们给你带一点。”她将点心盒往前递了递。
沈哲在一旁推了推眼镜,接口道,语气干巴巴但内容实在:“嗯……学姐,如果项目上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技术问题或者其他,随时可以找我们。”他晃了晃手中的u盘,“这是初步优化的代码框架,你先看看。”
看着门口两张真诚的脸庞,感受着这猝不及防却又恰到好处的温暖,封瑶心中那股因家庭电话而升起的寒意与孤寂,瞬间被这股来自同伴的、涓涓细流般的暖意冲散了许多。她忽然深刻地意识到,在她主动成为别人“锚点”和“灯”的同时,她也在这个新生的、健康的关系网络中,为自己找到了新的支撑点和情感慰藉。这不再是前世那种孤立无援、只能独自舔舐伤口的状态。
她拥有了并肩同行、灵魂相契的爱人,拥有了互相信赖、彼此支持的伙伴,更重要的是,她正在一步步地、坚定地构建一个强大、独立、自我接纳的内心世界。
结束与徐卓远的通话后,封瑶翻开那本《内在小孩与自我接纳》,在柔和的台灯光芒下,开始认真阅读。笔尖在纸页上划过,留下清晰的痕迹,也像是在一点点梳理自己内心的脉络,与那个躲在角落的、受伤的“内在小孩”进行一场迟来的对话。
她知道,第二天,徐卓远将迎来他人生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她会在心底为他默默点亮一盏灯。而她,也即将面对属于自己的一场无声却至关重要的战役——与过去的幽灵和解,安抚那个受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