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中“共情”的先决重要性。
接触到她惊讶的目光,徐卓远有些不自然地推了推眼镜,避开她的视线,声音低了几分:“……心理学基础教材上是这么写的。”
封瑶看着他微红的耳根,心里那点惊讶化作了更深的柔软。他其实什么都懂,只是不善于,或者说不愿意表达。他在为了“心域”,也在为了……他们的合作,努力地调整和适应。
“对,就是那个意思。”她弯起眼睛,没有戳穿他,只是顺着他的话往下说,“那我们接下来就重点优化这个‘缓冲带’算法?”
“好。”徐卓远点头,重新将注意力放回代码。
夕阳西沉,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时,调试才暂告一段落,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两人收拾东西离开实验室。
走在被夕阳余晖笼罩的校园小径上,气氛比来时更加松弛。封瑶忍不住哼起了轻快的调子,脚步也带着雀跃。
“今天进展很顺利。”她侧头看他,眼里闪着光,“感觉‘心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嗯。”徐卓远看着她被霞光镀上一层柔光的侧脸,和她眼中毫不掩饰的喜悦,冰封的心湖似乎也投入了一颗暖橙色的石子。“你的参数模型,起了关键作用。”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直接地肯定她的贡献。
封瑶愣了一下,随即笑容更加灿烂,像盛满了整个夕阳的温暖:“是我们配合得好。”
正说着,封瑶的手机响了起来。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母亲。她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但还是很快接了起来。
“妈……嗯,我刚从实验室出来……吃了,吃过了……您和爸爸也记得按时吃饭……钱够用的,您别担心……真的够……”她的声音依旧温柔,但细微的停顿和某些重复的强调,透露出一丝安抚的意味。
徐卓远放缓了脚步,走在她身侧稍后的位置,沉默地听着。他记得前世,封瑶的家庭似乎也背负着不小的压力,她的敏感和自卑,一部分也源于此。那时的她,从不会在电话里用这样轻快(哪怕可能是强装的)的语气对家人说话,更多的是沉默和压抑。
挂断电话,封瑶轻轻吁了口气,一转头,对上徐卓远的目光。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家里……例行关心。”
徐卓远看着她,忽然开口,声音在晚风中显得有些低沉:“如果有需要,项目后续如果有成果转化,会有津贴。”他说得极其克制,甚至有些生硬,但话语里的意思却明确无误——他在告诉她,她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回报,不必为经济过于担忧。
封瑶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酸酸软软。他注意到了,他什么都知道,却用这样一种不伤她自尊的方式,递出了一份支持。
“我知道。”她迎上他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所以,我们要一起把‘心域’做得更好。到时候,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家里,我能靠自己。”
这不是赌气,也不是虚荣,而是一种重生后破土而出的、想要掌握自己人生的力量感。
徐卓定定地看着她,眼前的封瑶与前世那个总是低着头、将一切苦难默默咽下的身影逐渐分离。她依然温柔,却多了坚韧的骨架;依然善解人意,却不再无底线地自我牺牲。她像一株终于寻找到正确方向的新苗,奋力向着阳光生长。
他心底那片冻土,融化的速度似乎更快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让他几乎想要伸手,拂开她被晚风吹到她脸颊的一缕发丝。
但他最终只是紧了紧握着电脑包带的手指,喉结微动,移开了目光。
“嗯。”他再次应道,声音里带着一种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温柔,“会的。”
两人继续并肩前行,影子在身后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仿佛密不可分。学术的共鸣,成长的见证,潜藏关怀的传递,以及那些未曾宣之于口的过往与未来,在这一刻,都化作了脚下坚实的路,通往那个他们共同描绘的、充满微光的未来。
封瑶知道,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不仅有前世的遗憾,还有各自家庭的隐痛,以及项目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雨。但此刻,她无比确信,他们正在彼此治愈,彼此支撑,一步步走向那个双向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