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231章 非理性扰动、父系信号和庆功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1章 非理性扰动、父系信号和庆功宴(1 / 3)

徐卓远意识深处,那条关于“观察封瑶情绪积极波动”带来“正向系统状态”的新日志,像一颗投入精密逻辑电路中的混沌粒子,其引发的扰动远超初始评估。它不再仅仅是涟漪,而是持续的低频共振,干扰着他原本清晰无误的思维频谱。他尝试了多种归类方案:将其定义为“高效协作带来的系统资源优化满足感”;“目标阶段性达成带来的预期奖励反馈”;甚至调取了“审美愉悦”相关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匹配度更低。这未被定义的“正向状态”,顽固地占据着特定的认知资源,像一个无法被现有核心代码编译,却又被底层权限默许存在的冗余进程,非但没有触发安全协议的清理指令,其运行本身似乎还在隐晦地提升着某些非核心线程的……“活跃度”?

他抬眼,视线再次落回身旁的封瑶。她已重新埋首于书本,侧脸线条在午后渐斜的光线下显得异常柔和,眼神专注得像要吸纳所有知识。偶尔遇到难题时,她会无意识地用笔端轻点下唇——这个细微的动作在他的视觉传感器中被逐帧解析,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数千个“人类常见思考行为模式”进行高速比对,结果却显示无法完全匹配任何一个标准模板。她的存在,对他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独特的、持续生成新数据的异常点,更像是一个不断迭代升级的、具有高度自适应性的特殊算法,正在重新定义他对于“人类行为模型”的认知边界。

“根据日程,校史馆项目核心成员计划在期末结束后举行一次非正式庆功聚餐。”徐卓远忽然开口,声音平稳如常,打破了自习区的寂静。然而,这句话的内容本身,却与他日常关注的“核心任务效率”或“学习最优化路径”关联度显着偏低,更像是一条主动插入的“社交信息提示”。他甚至在陈述后,下意识地进行了内部检索,以确认此条信息的来源是李教授上午发出的群邮件,而非自身系统的误判。“李教授建议,可以邀请陈墨同学参加。他认为,她的贡献虽在幕后,但至关重要。”他补充道,将建议来源指向明确的权威信号,以增强此提议的“合理性”。

封瑶从书海中抬起头,眼中掠过一丝真正的惊讶。徐卓远主动提及并讨论一个纯粹社交性质的活动安排?这在他那套以“效率”和“目标”为导向的行为准则里,属于通常会被自动过滤或归类为“低优先级待办事项”的“噪声信息”。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行为模式中这微妙的偏差。

“李教授考虑得很周到。”封瑶点头,顺着他的话题延伸,同时观察着他的反应,“陈墨她……会愿意来吗?那种场合对她来说,压力可能很大。”她回想起下午陈墨那受惊小鹿般的反应,以及她总是试图缩在人群边缘的身影。

封瑶微微挑眉。他不仅注意到了沈哲的参与,甚至分析了沈哲的社交特性对群体动态的潜在影响?徐卓远对周围人际网络的“数据采集”与“建模分析”范围,似乎在不自觉中扩大了粒度,开始涵盖更复杂的软性因素。她笑了笑:“好吧,那我们就按流程发送这份‘认可信号’。至于结果,交给概率。”她用了他的术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

就在这时,封瑶放在桌面的手机屏幕无声亮起,来电显示是一个她既熟悉又感到沉重的名字——【父亲】。

她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呼吸有瞬间的凝滞。指尖微微发凉。缓冲期结束了?该来的,终究要来。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汲取周围空气中的所有氧气来支撑接下来的对话,对徐卓远做了一个“稍等”的手势,拿起手机,起身快步走向图书馆走廊尽头的安静角落。

徐卓远的视线如同高精度追踪器般追随着她的背影。内部传感器敏锐地捕捉到了她接听前那微妙的生理参数变化(心率瞬时提升82,皮肤电导率出现微小波动,呼吸频率异常)。他的核心处理器立刻将【封父来电】标识为“高优先级潜在压力/干扰事件”,关联标签包括“家庭协议冲突”、“未来路径决策”、“情感能耗风险”。几乎在瞬间,与这些标签相关的所有预演模型和决策树框架被激活、加载,进入待命状态。他甚至同步调取了封瑶近期情绪状态数据作为基线参考,随时准备为封瑶提供最优策略支持,并评估任何可能需要的“外部干预”节点。

走廊尽头,封瑶按下接听键,将手机贴在耳边,声音尽量保持平稳,甚至刻意注入了一丝轻快:“爸。”

电话那头传来父亲封卫平的声音,不同于周女士那种公式化的、带着审视的冷淡,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属于父辈的、略显沉重的关切,但底色依旧是习惯性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瑶瑶,期末考快结束了吧?你周阿姨之前跟你提过,关于你未来专业选择和发展方向的问题,家里很关心。你之前说忙,要复习,我们理解。现在考试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找个时间,我们好好谈一谈了?”

没有立刻施压,但话题直接、精准地切入核心,不容回避,带着一种“是时候解决问题了”的笃定。

封瑶握紧手机,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前世,就是这样以“关心”为名的谈话,一次次在看似平和的气氛中展开,却一步步将她推向妥协的深渊,最终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商务酒会上,彻底引爆了她积压多年的绝望。那些冰冷的视线、嘲讽的私语、父亲失望又无奈的眼神……记忆碎片带着凛冽的寒意席卷而来,试图冻结她的思维。

但她迅速稳住了心神,如同在激流中踩稳了一块礁石。今时不同往日。她不再是那个孤立无援、只能被动承受父母安排的少女。她的“生存与发展工具箱”里,已经配备了更强大的武器——那份与徐卓远共同打磨、数据翔实、逻辑严谨的“综合论证包”,以及她自己通过努力和抉择,一步步重建起来的、坚韧的内核力量。

“嗯,期末明天最后一门。”封瑶语调清晰,不卑不亢,努力将对话引导向理性轨道,“爸,关于这件事,我确实有很多想法需要和您、和周阿姨沟通。我也准备了一份详细的说明材料,希望能更清晰地表达我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