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乱世求生录:我的三国> 第211章 江北悬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章 江北悬壶(1 / 2)

官兵的火把和呼喝声如同跗骨之蛆,紧追不舍。张伟利用对黑暗和地形的熟悉,在密林中亡命奔逃。他将追兵引开后,自己却陷入了更危险的境地——孤身一人,伤腿剧痛,饥寒交迫,迷失了方向。

连续两天的逃亡和躲藏,几乎耗尽了他最后一丝力气。伤口在潮湿和污浊的环境中恶化,溃烂流脓,发起高烧。最终,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他昏倒在一处隐蔽的山涧旁,不省人事。

不知过了多久,张伟被一阵剧烈的摇晃和模糊的呼唤声惊醒。他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朦胧中看到一张布满皱纹、写满担忧的脸——是吴杞郎中!老人浑身湿透,脸色苍白,但那双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烁着劫后余生的微光。

“张……张小子!你醒了!老天爷……总算找到你了!”吴杞的声音带着哭腔,颤抖着将一皮囊浑浊的雨水凑到张伟干裂的唇边。

原来,那日张伟引开追兵后,吴杞和另外两个老弱按照他的嘱咐,死死躲在灌木丛中,大气不敢出。官兵被张伟引开,草草搜索一番后便撤离了。吴杞惦记着张伟的安危,待官兵走远,便带着另外两人,循着微弱的痕迹和直觉,在莽莽山林中艰难搜寻,终于在张伟濒死之际找到了他。

“其……其他人呢?”张伟声音嘶哑,几乎说不出话。

吴杞神色一黯,摇了摇头:“走散了……怕是凶多吉少……就剩我们三个老家伙了。”

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再次濒临熄灭。现在,只剩下四个伤痕累累、老弱病残的“累赘”。

张伟强撑着坐起身,检查了一下情况。除了吴杞,另外两人一个是断了一条胳膊的老兵,一个是几乎失明的老妇人。加上他自己这个高烧不退的伤号,几乎没有任何生存能力。

绝境,再次将他们逼到了悬崖边上。

“不能……不能死在这里。”张伟看着吴杞花白的头发和那双因采药而布满老茧的手,一个极其冒险、却可能是唯一生机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

“吴先生……”张伟喘着粗气,眼神却异常锐利地看着吴杞,“你的医术……是我们最后的本钱了。”

他艰难地分析着局势:这里是刘表控制的荆州北部,远离曹操、袁绍交锋的主战场,相对平静。官府对零星流民的追捕不会持久,但他们对没有户籍的“黑户”也绝不会容忍。想要活下来,必须找到一个能被当地秩序“接纳”的理由。

“我们……去附近的村落。”张伟斩钉截铁地说,“不去大村,找那种偏僻、缺医少药的小村子。吴先生,你……你就是游方的郎中。我们,是你的家人或者学徒。”

吴杞愣住了:“这……这能行吗?万一被识破……”

“赌一把!”张伟咳嗽着,眼中闪过狼一般的狠厉,“就说我们是北边逃难来的,家传医术。你治病,我们打下手。治好了人,换口饭吃,换块地方住。治不好……大不了被赶出来,总比死在山里强!”

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无奈之举。利用乱世中底层百姓对疾病的恐惧和医疗资源的极度匮乏,用医术作为敲门砖,换取一丝苟延残喘的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四人互相搀扶,沿着山脚艰难前行。张伟的高烧在吴杞用沿途搜寻的草药(柴胡、黄芩等)精心调理下,竟奇迹般地慢慢退去,伤口的溃烂也得到了控制。这更坚定了张伟的信心——吴杞的医术,确实是他们宝贵的财富。

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个位于山坳里、只有十几户人家、极其贫困闭塞的小村落——“洼子店”。村子破败不堪,村民面黄肌瘦,看到四个陌生乞丐模样的人出现,充满了警惕和敌意。

张伟让三老躲在不远处,自己拄着木棍,强撑着走到村口,对着一个正在劈柴的、面色警惕的老汉,按照事先编好的说辞,用沙哑的声音说道:“老丈……行行好……我们是从北边逃难来的……我爷爷是郎中,路上遭了灾,只剩我们几个了……想讨碗水喝,歇歇脚……我爷爷懂点医术,要是村里有谁身子不爽利,或许能帮上点忙……”

他刻意突出了“郎中”的身份,并表现出极度的虚弱和卑微。

那老汉将信将疑,但听到“郎中”二字,眼神明显动了一下。这穷乡僻壤,莫说郎中,连个像样的土医都没有,生病全靠硬扛或者等死。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叫来了村里管事的里正。

里正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打量了四人半天,尤其是仔细看了看吴杞那双采药的手和随身携带的、虽然破旧却有些年头的药囊,又看了看张伟虽然狼狈却异常镇定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既然是行医的先生,那就……进来吧。村东头有个废弃的土地庙,能遮风挡雨。不过,口粮自备,我们这也穷。”

这已是天大的恩赐!

四人住进了那座四处漏风、布满蛛网的土地庙。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吴杞就不顾疲惫,主动给里正家一直咳嗽的小孙子看了病,开了几味山上常见的草药。没想到,几剂下去,孩子的咳嗽竟真的减轻了不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小村。很快,便有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求医问药。有的是积年的老寒腿,有的是妇人难产留下的病根,有的是孩子身上的疥疮……吴杞竭尽所能,用他丰富的经验和有限的草药,细心诊治。治不好的,他坦诚相告;能缓解的,他尽力而为;偶尔有几个疑难杂症被他用偏方治好,立刻被村民奉若神明。

张伟则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他跟在吴杞身边,像最刻苦的学徒,拼命记忆每一种草药的形状、药性、炮制方法。他身体力行,承担了最脏最累的采药、捣药、熬药的活儿。他还凭借在山林中练就的身手,带着那个独臂老兵,设置陷阱捕捉些野兔山鸡,改善伙食,也分些给特别贫困的村民。那个失明的老妇人,则帮着村民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