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后,张元一家就走进了回家过节的节奏。
和往常一样,今年的张家凉皮,又提前放假了,这都快成他们这家店的习惯了。
老爸和二叔的生意也早早歇了,每天除了想买点什么回家外,就在等着老妈这边歇业。
终于,等老妈这边弄好之后,全家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张元这边今年也简单,给窦樱放了假,师姐说是年底之前回来,让他不用管她。
喜娜姐那边也一样,过年回不来,魏国斌在公司和小丽卿卿我我,所以今年就张元这边,就他一个人了。
至于女朋友,他也提前安抚了一趟,就剩好好过年了。
今年回去,张元连车都没有开,他蹭的是二叔的车。
原本老妈说一辆车就可以了,可二叔才不愿意呢,说他过年的时候,用车的地方比较多,也可能是为了显摆吧。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老妈就把昨晚包好的饺子煮好了。
如果让一个南方人,看到他家一大早吃这么多饺子的场面,估计会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
就算是早上,吃上几十个饺子那也是正常,更别说老爸和二叔这样的体格和饭量。
原本也可以把张元计算到他们一起的,可惜这两年张元眼看的瘦了下来,现在把他们三个放在一起说,就不那么合适了。
今天的饺子是羊肉馅的,用来做酸汤水饺再好不过。
一大碗冒着热气,酸辣可口的酸汤水饺下肚,直到中午都不会饿。
原本老妈他们就准备这样一直开到老家的,可为了照顾张元,中午的时候,还是找地方歇了歇,随便吃了一口,又继续出发。
下午太阳落山之前,车子就踏上了回村的水泥路上。
上次张元回来时,这里还是土路,让他发了不少的感慨,这回这一改变,啥感慨都没有了。
不过老爸倒是很得意,说道:“这回这路好了吧,这是我和你二叔花钱弄的,这回计算下雨,进村也方便多了”
这事,老爸确实该得意,周围几个村子,就他们村铺上水泥路了,现在张老大的名号,在村里也能算上一号了。
不过老爸最多好像也就再得瑟几年了,估计再过几年就会要求村村通水泥路了。
车子开进进村的路上,这车速就明显慢了许多,一路上老爸老妈见人就会停车唠上几句,或者散给烟。
有不少人,张元都不认识,不过这打招呼的热乎劲,还是让人暖暖的。
麻烦的是别看他都多大了,老妈还是和以往一样,一样的吵吵他。
这是你二爷,这是你老婶,这是你春霞家的大姨,这个你叫舅就行
这一路上,张元仿佛直接成了傻孩子,老妈竟招呼他叫人了。
没办法,就算他现在身价几十个亿了(美元),还得装作傻不愣登的跟着老妈的称呼叫人。
坐在车里,张元心里想抽自己,刚刚干嘛要换到老妈这个车里呢,下次回家,哪怕累呢,都要自己开车。
快到家门口的大路边,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还没有到吃饭的时间,村口的路边上坐了差不多七八个老头老太太。
而张元的家,就在村口,也就是说,他他们一下车,就要面对一番热情的招呼。
一年不见,邻居们都很热情,好在门口的这些邻居,他都认识。
一个一个的把人叫答应了,张元这才笑着进了院门,老妈和老爸则是直接在门口聊上了。
知道张元他们今天回家,大姑早早的就把家里收拾好了。
听院门外的说话声,大姑也笑着出来了。
大姑的腿不方便,但依然走的很快,脸上依旧是那个熟悉的亲切笑容,看的人心里暖暖的。
“嗯,可算回来了,饿了吧”大姑笑着就要接过张元手里的行李。
张元这么大个子,哪会让大姑拿东西,快步把东西放在屋里,继续去外面拿行李。
“没事”
大姑才不管这些呢,从后备箱里拿起东西,就往家里搬。
或许是以前的人,都以干活利索为很好的赞扬吧。
别看大姑一条腿不利索,可只要干起活来,你不能不说她利索,或许这么些年来,她总想着不能比别人差吧。
这时候不让大姑干活是不可能的,真不让她干,她还要埋怨你呢。
不过看大姑脸上依旧是笑呵呵的,张元就放心不少,之前她那两小子的事,可让她糟了不少的心。
搬完东西,大姑这才疑惑的问道
“嗯,今年就不来了,她那里工作忙,离得也远”
“说的也是,你俩离的这么远,你要对人家好一点,别和人家孩子犯脾气,我看小孙这人也挺好的”
老爸老妈在外面聊爽了,这才回家了,不回来也不行了,天都黑了。
晚上大姑做的是老妈爱吃的糊涂面,热乎乎的一碗下肚,别提多舒坦了。
家里的炕也烧好了,坐在炕头,让房梁上的老灯泡一照,几十年前的记忆仿佛在打滚。
老爸和老妈也还是住不惯隔壁的新房,张元觉得旁边的房子,盖了也白盖,他们一家一年都住不了几天。
不过,老爸的意思是,就算不住,也不能不盖。
这事张元不和老爸争执,花那点钱,只要能让老爸老妈开心,那也就值了。
吃完饭,是老爸老妈和大姑唠家常的时间,张元觉得屋里有些闷热,就去外面透透气。
院里爷爷和他种的枣树,现在已经快长成了。
这棵枣树,刚种下的时候,还没有一根手指头粗呢,现在都快像胳膊那么粗了、
据大姑说,现在一年都能收不少的枣子了,收的枣子她晒干后,在罐子里藏着呢,走的时候就给他带上。
可惜的是爷爷是看不到,吃不到这些枣了,他也不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