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年轻时和周老板一起学过编竹器。
“公差大哥,”柳老爹放下柴刀,“这姑娘说的是实话,竹溪村的聋子师傅,我认识,我带你们去找他,一问就知道了。”
瘦脸公差犹豫了一下,看了看竹箱里的花样,又看了看姑娘倔强的脸,点了点头:“行,要是敢骗我们,连你一起办罪!”
往竹溪村的路不好走,柳老爹在前头带路,姑娘抱着竹箱跟在后面,两个公差押着,大黄狗在旁边晃悠。快到村口时,就见个穿粗布褂子的老汉,正坐在门槛上编竹席,编的是“百鸟朝凤”,凤凰的羽毛细得能透光。
“聋子!”柳老爹喊了一声。
老汉抬起头,果然听不见,只是看着他们笑。姑娘跑过去,把竹箱里的花样拿给他看。老汉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拿起一张,手都在抖,突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指着青溪镇的方向,呜呜啦啦地比划着。
瘦脸公差看得直发愣,胖公差捅了捅他:“看样子,是真的。”
后来,公差没抓姑娘,反倒跟着柳老爹回了渡口,还请柳老爹喝了顿酒。听他们说,周老板的儿子被抓了,周老板也被救了出来,专门派人给姑娘送了封信,让她回竹韵坊当师傅。
姑娘没回竹韵坊,就在竹溪村住了下来,跟着聋子师傅一起编竹器。她编的凤凰屏,比周老板的还好,名气渐渐传开,连城里的达官贵人都来买。
柳老爹还是在青竹渡编竹器。只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个竹编的包裹,里面是姑娘编的小玩意儿,有竹蜻蜓,有竹蚱蜢,还有个竹编的小船,船帆上编着三个字:“青竹渡”。
这年秋天,淮水又涨了水,柳老爹站在渡口,看着浑浊的浪头,忽然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是姑娘,身边跟着个后生,也是编竹器的,手上带着竹篾划的口子。
“老爹,我们来看看您。”姑娘笑得眉眼弯弯,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是刚蒸好的米糕。
后生有点腼腆,给柳老爹鞠了个躬:“柳老爹好,我是她未婚夫。”
柳老爹看着他们,又看了看远处的芦苇,笑了。风从淮水上吹过来,带着水汽和竹香,像谁在轻轻哼着歌。老槐树下的竹器摊子上,新编的竹席铺开着,阳光透过竹篾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明明灭灭的光斑,像极了姑娘眼睛里的光。
您觉得这个关于竹器和渡口的故事如何?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或细节,欢迎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