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第50章 方言的抵抗与诗意重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 方言的抵抗与诗意重生(2 / 2)

共同构成"小语种"对抗文化霸权的世界文学图景。

然而必须承认,方言诗歌始终面临传播与接受的悖论:越是纯正的方言表达,越难被更广泛读者理解;而为了传播进行语言妥协,又可能丧失其存在的根本意义。树科的智慧在于,他选择如"南岭"这样兼具地理具体性和文化象征性的意象作为中介,使非粤语读者也能通过注释等辅助手段进入诗歌内核。这种策略或许为方言诗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不是自我封闭的方言独白,而是以方言为基点、向更广阔文学空间开放的对话实践。

《南岭,岭南》的四行诗句,恰似四块坚实的文化基石,支撑起粤语诗歌的尊严殿堂。在这个普通话教育全面普及的时代,树科和他的粤语诗同仁们进行的,不仅是一场语言保卫战,更是一次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实践。当我们在诗中读到"越王之后冇岭南"时,或许应该听出其中隐藏的警示:没有方言多样性的中国文学,就像失去生态多样性的自然系统,终将陷入贫瘠与僵化。在这个意义上,树科的粤语诗歌写作,已经超越地域文学范畴,成为检验中国文化现代性的重要试金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