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第99章 方言里的诗意回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9章 方言里的诗意回响(1 / 2)

《我嘅诗,我嘅歌》(粤语诗)

学写诗,心有歌

心有诗,学唱歌……

歌畀阿妈听

佢噈笑呵呵……

歌唱随风走

大地山水嘟点头……

诗歌畀阿妈

诗歌吟吟畀诗国……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12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里的诗意回响》

—— 论树科《我嘅诗,我嘅歌》的情感张力与诗性表达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趋向先锋实验与语言狂欢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我嘅诗,我嘅歌》犹如一泓清泉,以最本真的语言质地与情感温度,叩击着读者的心灵。这首仅八行的短诗,摒弃了繁复的修辞与晦涩的意象,用粤语方言构建起独特的诗歌场域,将诗歌创作的源起、情感的传递、艺术的共鸣等诗学命题,编织成一曲质朴而动人的生命之歌。

一、方言入诗:语言的本土化与诗意突围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其载体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诗意的呈现。树科大胆选用粤语方言进行创作,这种选择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诗学宣言意味。粤语作为汉语方言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密码。心有诗,学唱歌……”,开篇以近乎口语的表述,将诗歌与歌唱的关系娓娓道来。“嘅”“噈”“嘟” 等极具粤语特色的虚词与语气词的运用,不仅让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辨识度,更赋予文本鲜活的生命力。

在传统诗学观念中,文言与普通话长期占据诗歌创作的主流语言地位。然而,现代诗歌的发展早已打破了这种语言壁垒。意大利诗人但丁在《论俗语》中强调俗语的力量,认为其 “像自然的血液一样,从心脏流到全身,使各部分都能发挥它的功能”。树科的粤语诗,正是通过方言的运用,让诗歌回归到最自然的语言状态,使情感表达更直接、更真切。这种语言的本土化实践,是对诗歌语言同质化的有力反抗,为当代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粤语独特的音韵系统也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音乐性。粤语有九声六调,相较于普通话的四声,其声调变化更为丰富。在《我嘅诗,我嘅歌》中,虽然没有严格遵循传统诗词的格律,但粤语本身的声调起伏,使诗歌在朗读时自然产生一种节奏感。佢噈笑呵呵……”,“听” 与 “呵” 在粤语中的发音形成一种和谐的呼应,如同音乐中的和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这种不刻意追求格律而依靠方言本身音韵产生的节奏感,暗合了中国古代 “天籁自鸣” 的诗学观念,体现出诗歌语言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二、情感脉络:从个体记忆到集体共鸣

诗歌的本质是情感的抒发,《我嘅诗,我嘅歌》围绕 “阿妈” 这一核心意象,构建起深厚的情感脉络。佢噈笑呵呵……”,短短两句,将子女渴望得到母亲认可的心理,以及母亲欣慰的神态生动地展现出来。母亲作为最亲近的人,是情感的最初寄托者,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动力源泉。这种将诗歌献给母亲的表达,在古今中外的诗歌史上并不鲜见。孟郊的《游子吟》通过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在《安魂曲》中,也将对亲人的思念与时代的苦难交织在一起。树科的诗歌同样以亲情为切入点,展现出诗歌创作最本真的情感诉求。

三、意象构建:简洁背后的丰富意蕴

《我嘅诗,我嘅歌》虽然篇幅短小,意象简洁,但每个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歌” 与 “诗” 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全诗始终。在诗歌中,“歌” 与 “诗” 既是创作的载体,也是情感的媒介。它们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诗人表达自我的方式。这种对 “歌” 与 “诗” 关系的探讨,呼应了中国古代 “诗乐一体” 的诗学传统。《尚书?舜典》中就有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的记载,强调诗歌与音乐的紧密联系。“学写诗,心有歌 / 心有诗,学唱歌……” 的表述,展现了当代诗人对这一传统诗学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阿妈” 这一意象则承载着温暖、包容与认可的情感内涵。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母亲是家庭的核心,是情感的避风港。诗歌中,母亲听到歌声时的 “笑呵呵”,不仅是对子女的鼓励,更是对诗歌价值的一种肯定。这种肯定,让诗人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获得了力量与信心。同时,“阿妈” 这一意象也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每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情感依托,引发读者对亲情的共鸣与思考。

“大地山水” 作为自然意象,在诗歌中起到了拓展意境、深化主题的作用。大地山水嘟点头……”,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大地山水以人的情感与姿态。大地山水的点头,既是对歌声的赞美,也是对诗歌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的认同。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 的哲学观念。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自然景物常常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王维的山水诗也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宁静悠远的心境。树科的诗歌同样借助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使诗歌具有了更广阔的审美空间。

四、诗学价值: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我嘅诗,我嘅歌》在诗学层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巧妙交融。在情感表达上,诗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重视亲情、崇尚自然的传统主题。从《诗经》中的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到李白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亲情与自然一直是中国诗歌的重要表现内容。树科的诗歌以现代的语言与形式,重新诠释这些传统主题,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语言形式上,诗歌突破了传统诗词格律的束缚,采用自由灵活的现代诗体。然而,其语言的节奏感与音乐性,又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